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政府采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定义 | 第17页 |
二、我国政府采购的方式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政府采购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公共财政理论 | 第19页 |
二、公共支出理论 | 第19-20页 |
三、寻租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与高价原因分析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一、研究起步时期:1995-1998 | 第21页 |
二、试点创设时期:1999-2000.6 | 第21页 |
三、过渡时期:2000.6-2002.12 | 第21-22页 |
四、全面推进时期:2003.1-至今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采购高价现象分析 | 第24-26页 |
一、低质高价高需求 | 第24-25页 |
二、高质高价低需求 | 第25页 |
三、高质高价高需求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采购高价现象的成因分析 | 第26-32页 |
一、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6-27页 |
二、采购预算编制审批不合理 | 第27-28页 |
三、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 | 第28-29页 |
四、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 第29页 |
五、协议供货操作不规范 | 第29-30页 |
六、信息管理有待提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无锡市规避政府采购高价问题的具体措施 | 第32-45页 |
第一节 无锡市政府采购的发展情况 | 第32-34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二、发展规模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规避政府采购高价问题的具体措施 | 第34-45页 |
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 | 第34-37页 |
二、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 第37-38页 |
三、构建政府采购电子平台 | 第38-39页 |
四、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系统 | 第39-40页 |
五、引入电商参与竞争 | 第40-43页 |
六、优化协议供货制度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规避我国政府采购高价问题的建议 | 第45-58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 | 第45-47页 |
一、完善《政府采购法》 | 第45-46页 |
二、健全政府采购配套法律法规体系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优化采购预算编制审批程序 | 第47-48页 |
一、预算编制要合理 | 第47页 |
二、预算审核要严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48-51页 |
一、加强政府采购的过程监督 | 第49页 |
二、强化政府采购内外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三、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 | 第50-51页 |
第四节 提高采购机关和采购单位的采购意识和业务素养 | 第51-53页 |
一、加强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水平 | 第52页 |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 | 第52-53页 |
第五节 优化协议供货制度 | 第53-55页 |
一、履行协商议价程序 | 第53-54页 |
二、及时更新协议供货产品库信息 | 第54页 |
三、借鉴二次询价的采购方式 | 第54页 |
四、推进协议供货电子平台建设 | 第54-55页 |
第六节 引入电商扩宽采购渠道 | 第55-56页 |
一、形成价格竞争 | 第55页 |
二、同步市场信息 | 第55页 |
三、建立商品评价反馈体系 | 第55-56页 |
四、加强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 | 第56页 |
第七节 强化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 | 第56-58页 |
一、明确政府采购信息公开范围 | 第56-57页 |
二、确定信息发布的方式与渠道 | 第57页 |
三、建立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