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重点难点 | 第17-18页 |
2.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一、核心素养和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相关理论阐释 | 第19-27页 |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 第19-21页 |
1.核心素养提出背景 | 第19页 |
2.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 第19-20页 |
3.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 第20-21页 |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教育学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22页 |
3.社会学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4.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三)核心素养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联系 | 第24-27页 |
1.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价值 | 第24页 |
2.道德与法治课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 第24-25页 |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特点 | 第25-27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27-31页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1.教育本质和教育追求的价值 | 第27页 |
2.新一轮课改的方向与目标 | 第27-28页 |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28页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第28-31页 |
1.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 第28-29页 |
2.助力学生关注社会发展 | 第29页 |
3.助力教师提高能力素质 | 第29-31页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理论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二)实践操作不够准 | 第32页 |
(三)教育对象层次多 | 第32-33页 |
(四)教师主导作用弱 | 第33-35页 |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路径 | 第35-50页 |
(一)巧用教材资源培育核心素养 | 第35-38页 |
1.用好现有教材 | 第35-37页 |
2.整合学科教材 | 第37页 |
3.开发校本教材 | 第37-38页 |
(二)重用课堂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 第38-44页 |
1.场境导入 | 第38-41页 |
2.交流展示 | 第41-42页 |
3.教学活动 | 第42-43页 |
4.矫正反馈 | 第43-44页 |
(三)活用评价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 第44-46页 |
1.传统评价方式 | 第44-45页 |
2.现代评价方式 | 第45-46页 |
(四)妙用实践活动培育核心素养 | 第46-47页 |
1.校内教育实践活动 | 第46页 |
2.校外公民实践活动 | 第46-47页 |
(五)善用网络媒介培育核心素养 | 第47-50页 |
1.趋利避害会取舍培育学生素养 | 第47-48页 |
2.虚拟现实正结合培育学生素养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54-56页 |
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56-58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效果调查问卷 | 第58-59页 |
附表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