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本文部分缩写中英文对照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篇 综述 | 第16-42页 |
第一章 动物乳腺防御系统 | 第16-28页 |
1 乳腺内的天然免疫系统 | 第16-20页 |
1.1 参与乳腺天然免疫的非特异性防御细胞 | 第16-17页 |
1.2 天然模式识别受体 | 第17-18页 |
1.3 细胞因子 | 第18-20页 |
2 获得性免疫 | 第20-23页 |
2.1 淋巴细胞 | 第21页 |
2.2 疫苗的开发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S.uberis及其感染引起的乳腺炎 | 第28-36页 |
1 乳腺炎的病原 | 第28页 |
2 S.uberis | 第28-29页 |
2.1 S.uberis生物学特性 | 第28-29页 |
2.2 S.uberis乳腺炎流行病学 | 第29页 |
3 S.uberis致病机理 | 第29-30页 |
3.1 S.uberis粘附、内化作用 | 第29-30页 |
3.2 S.uberis在乳腺内的定殖 | 第30页 |
4 S.uberis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5 S.uberis乳腺炎的防控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第三章 TLRs在乳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 第36-42页 |
1 Toll样受体 | 第36-38页 |
1.1 TLRs介导的抗菌信号通路 | 第37-38页 |
2 TLRs在乳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42-90页 |
第一章 TLR2在S.uberis引起的小鼠乳腺局部炎症中的作用 | 第42-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1.2 细菌培养 | 第43页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1.4 样品采集 | 第44页 |
1.5 组织匀浆及蛋白浓度测定 | 第44页 |
1.6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44-46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2.1 TLR2~(+/+)与TLR2~(-/-)小鼠乳腺灌注S.uberis后乳腺组织病理变化 | 第46-48页 |
2.2 TLR2~(+/+)与TLR2~(-/-)小鼠乳腺灌注S.uberis后乳腺组织中NAGase活性检测 | 第48页 |
2.3 TLR2~(+/+)与TLR2~(-/-)小鼠乳腺灌注S.uberis乳腺组织中载菌量比较 | 第48-49页 |
2.4 TLR2~(+/+)与TLR2~(-/-)小鼠乳腺灌注S.uberis后乳腺组织中TLR2信号通路蛋白免疫组化分析 | 第49-51页 |
2.5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小鼠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51-52页 |
2.6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小鼠后乳腺组织中细胞因子分泌比较 | 第52-54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54-59页 |
3.1 讨论 | 第54-56页 |
3.2 小结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二章 TLR2~(+/+)与TLR2~(-/-)小鼠乳腺灌注S.uberis后血浆中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第62-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2页 |
1.2 细菌培养 | 第62-63页 |
1.3 样品采集 | 第63页 |
1.4 主要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63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2.1 乳腺灌注S.uberis后血浆中T-AOC、SOD和MDA的变化 | 第63-65页 |
2.2 乳腺灌注S.uberis后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6、CXCL15)含量的变化 | 第65-68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8-71页 |
3.1 讨论 | 第68-69页 |
3.2 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三章 原代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中TLR2抗S.uberis感染机制的研究 | 第72-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73页 |
1.2 细菌培养 | 第73页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3页 |
1.4 原代MMEC分离方法 | 第73-74页 |
1.5 细胞培养与处理 | 第74页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74-75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3页 |
2.1 TLR2~(+/+)与TLR2~(-/-)MMEC在S.uberis感染后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75-76页 |
2.2 S.uberis感染TLR~(+/+)与TLR2~(-/-)MMEC对NAGase活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2.3 TLR2~(+/+)与TLR2~(-/-)MMEC各时间点胞内S.uberis含量 | 第77页 |
2.4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MMEC对ROS产生的影响 | 第77-78页 |
2.5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MMEC对mROS产生的影响 | 第78-79页 |
2.6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MMEC对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2.7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MMEC对iNOS活性的影响 | 第80页 |
2.8 S.uberis感染对TLR2~(+/+)与TLR2~(-/-)MMEC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80-81页 |
2.9 S.uberis感染对TLR2~(+/+)与TLR2~(-/-)MMECUCP2活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2.10 S.uberis感染TLR2~(+/+)与TLR2~(-/-)MMEC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变化 | 第82-83页 |
3 讨论和小结 | 第83-87页 |
3.1 讨论 | 第83-85页 |
3.2 小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总体讨论 | 第90-94页 |
1 TLR2在S.uberis引起的小鼠乳腺局部炎症中的作用 | 第90页 |
2 TLR2~(+/+)与TLR2~(-/-)小鼠乳腺灌注S.uberis后血浆中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 第90页 |
3 S.uberis侵染TLR2~(+/+)与TLR2~(-/-)原代MMEC形成的炎症比较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