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 第16-18页 |
1.1.1 背景 | 第16-17页 |
1.1.2 内容 | 第17-18页 |
1.2 头孢克洛缓释片简介 | 第18-20页 |
1.2.1 头孢克洛简介 | 第18-19页 |
1.2.2 缓释制剂简介 | 第19-20页 |
1.2.3 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 第20页 |
1.3 计算机模拟技术 | 第20-21页 |
1.4 生物等效性试验 | 第21-22页 |
1.5 主要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杂质谱研究 | 第24-5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仪器与试药 | 第24-25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2.2 主要试药 | 第24-25页 |
2.3 实验与方法 | 第25-37页 |
2.3.1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5-32页 |
2.3.1.1 pH及梯度的选择 | 第25-29页 |
2.3.1.2 缓冲盐浓度的选择 | 第29页 |
2.3.1.3 柱温的选择 | 第29-30页 |
2.3.1.4 流速的选择 | 第30-31页 |
2.3.1.5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1页 |
2.3.1.6 有机相的选择 | 第31-32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3.2.1 液相条件 | 第32页 |
2.3.2.2 溶液配制 | 第32-33页 |
2.3.3 方法学验证 | 第33-37页 |
2.3.3.1 方法专属性试验 | 第33-35页 |
2.3.3.2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5页 |
2.3.3.3 准确度试验 | 第35-36页 |
2.3.3.4 重复性试验 | 第36页 |
2.3.3.5 定量限和检测限 | 第36-3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50页 |
2.4.1 头孢克洛原料药与缓释片的有关物质测定 | 第37-38页 |
2.4.2 原辅料相容性实验 | 第38-40页 |
2.4.3 包装材料对杂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4 杂质谱中未知杂质结构研究 | 第41-50页 |
2.4.4.1 液质联用条件 | 第41-42页 |
2.4.4.2 样品溶液配制 | 第42页 |
2.4.4.3 质谱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2.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释放曲线对比研究 | 第51-69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仪器与试药 | 第51-52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51-52页 |
3.2.2 主要试药 | 第52页 |
3.3 实验与方法 | 第52-63页 |
3.3.1 释放度试验方法 | 第52-58页 |
3.3.1.1 释放度方法的选择 | 第52-54页 |
3.3.1.2 离子强度的选择 | 第54-56页 |
3.3.1.3 转速的选择 | 第56-58页 |
3.3.1.4 释放介质的配制 | 第58页 |
3.3.2 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3.3.3 方法学验证 | 第59-63页 |
3.3.3.1 线性关系 | 第59-60页 |
3.3.3.2 辅料干扰实验 | 第60页 |
3.3.3.3 回收率 | 第60-62页 |
3.3.3.4 滤膜吸附实验 | 第62页 |
3.3.3.5 溶液稳定性试验 | 第62-6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7页 |
3.4.1 不同企业头孢克洛缓释片在3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 | 第63-66页 |
3.4.2 各企业头孢克洛缓释片相似性评价 | 第66-67页 |
3.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头孢克洛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 第69-85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实验工具 | 第70页 |
4.3 实验与方法 | 第70-81页 |
4.3.1 头孢克洛基础模型的创建 | 第70-73页 |
4.3.1.1 头孢克洛模型的建模参数 | 第70-71页 |
4.3.1.2 人体分布体积与清除率 | 第71-72页 |
4.3.1.3 药物的释放与吸收模型 | 第72-73页 |
4.3.2 头孢克洛PK模型验证 | 第73-77页 |
4.3.2.1 头孢克洛口服500mg的PK模型 | 第73-74页 |
4.3.2.2 头孢克洛口服速释制剂的其它PK模型 | 第74-77页 |
4.3.3 头孢克洛缓释片PK模型的应用 | 第77-81页 |
4.3.3.1 建模方法与模型参数设置说明 | 第77-79页 |
4.3.3.2 具有体内相关性的释放度方法选择 | 第79-8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1-83页 |
4.4.1 基于 GastroPlusTM模型推测不同企业头孢克洛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 - 66 - | 第81-82页 |
4.4.2 基于 GastroPlusTM模型推测头孢克洛缓释片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情况 - 67 - | 第82-83页 |
4.5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头孢克洛缓释片在pH6.8释放介质中的释放研究 | 第85-93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仪器与试药 | 第85-86页 |
5.2.1 主要仪器 | 第85页 |
5.2.2 主要试药 | 第85-86页 |
5.3 实验与方法 | 第86-87页 |
5.3.1 实验方法 | 第86页 |
5.3.2 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5.4.1 头孢克洛缓释片在pH1.0和pH6.8介质中杂质产生情况 | 第87-89页 |
5.4.2 各企业头孢克洛缓释片在pH6.8条件下每小时杂质产生情况 | 第89-91页 |
5.4.3 不同企业头孢克洛缓释片在pH6.8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情况 | 第91-92页 |
5.5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头孢克洛缓释片在 beagle 犬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第93-102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仪器与试药 | 第93-94页 |
6.2.1 主要仪器 | 第93页 |
6.2.2 主要试药 | 第93-94页 |
6.3 实验与方法 | 第94-100页 |
6.3.1 动物实验 | 第94页 |
6.3.1.1 给药方式 | 第94页 |
6.3.1.2 样品采集 | 第94页 |
6.3.2 分析方法 | 第94-96页 |
6.3.2.1 液质条件 | 第94-95页 |
6.3.2.2 样品处理 | 第95页 |
6.3.2.3 溶液配制 | 第95-96页 |
6.3.3 方法学验证 | 第96-100页 |
6.3.3.1 线性关系考察 | 第96-97页 |
6.3.3.2 重复性试验 | 第97页 |
6.3.3.3 提取回收率 | 第97-98页 |
6.3.3.4 基质效应 | 第98-99页 |
6.3.3.5 定量限 | 第99页 |
6.3.3.6 稳定性 | 第99-100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1页 |
6.5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