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座起重机能耗检测与能效评价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起重机能耗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起重机能效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门座起重机工作过程的能耗分析 | 第16-43页 |
2.1 起升机构的能量利用与损耗 | 第16-25页 |
2.1.1 带载荷上升过程 | 第17-21页 |
2.1.2 带载荷下降过程 | 第21-25页 |
2.2 运行机构的能量利用与损耗 | 第25-30页 |
2.3 变幅机构的能量利用与损耗 | 第30-35页 |
2.4 回转机构的能量利用与损耗 | 第35-39页 |
2.5 整机能量利用与损耗 | 第39-42页 |
2.5.1 重载工况阶段 | 第40-41页 |
2.5.2 空载工况阶段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门座起重机有效能计算及能源再利用分析 | 第43-53页 |
3.1 有效能计算方法 | 第43-47页 |
3.1.1 起升机构有效能计算 | 第43-44页 |
3.1.2 运行机构有效能计算 | 第44-45页 |
3.1.3 变幅机构有效能计算 | 第45-46页 |
3.1.4 回转机构有效能计算 | 第46-47页 |
3.2 可回收能量分析 | 第47-51页 |
3.2.1 可回收势能 | 第47-48页 |
3.2.2 可回收惯性能 | 第48-51页 |
3.3 能量回馈技术浅析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门座起重机能耗检测方案设计 | 第53-62页 |
4.1 门座起重机能耗特点 | 第53-54页 |
4.2 供给能测量方法概述 | 第54-55页 |
4.3 检测仪器的选用 | 第55-57页 |
4.4 检测方案的制定 | 第57-61页 |
4.4.1 测试条件 | 第57页 |
4.4.2 测试项目 | 第57-58页 |
4.4.3 测试流程 | 第58-59页 |
4.4.4 测试周期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能耗检测与能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第62-75页 |
5.1 系统开发工具 | 第62-64页 |
5.1.1 Visual Basic 6.0简介 | 第62-63页 |
5.1.2 数据库管理 | 第63-64页 |
5.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64-66页 |
5.2.1 需求分析 | 第64-65页 |
5.2.2 功能分析 | 第65-66页 |
5.3 总体设计 | 第66-67页 |
5.4 界面设计 | 第67-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能耗检测与能效评价系统的应用测试 | 第75-85页 |
6.1 机构参数 | 第75-76页 |
6.2 测试依据 | 第76页 |
6.3 测试内容 | 第76-77页 |
6.4 测量仪器选用及接线 | 第77-78页 |
6.5 检测数据收集 | 第78-81页 |
6.6 软件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6.6.1 软件测试 | 第81-84页 |
6.6.2 结果分析 | 第8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5-86页 |
7.1.1 论文已完成工作 | 第85-86页 |
7.1.2 论文创新点 | 第86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参与项目及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