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20-21页 |
1 绪论 | 第21-3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1-2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9页 |
1.2.1 董事会秘书声誉 | 第24-27页 |
1.2.2 年度报告可读性 | 第27-28页 |
1.2.3 盈余信息质量 | 第28-2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29-3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9-3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35-65页 |
2.1 本文主要理论基础 | 第35-41页 |
2.1.1 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 第35-37页 |
2.1.2 声誉激励理论 | 第37-38页 |
2.1.3 舞弊三角理论 | 第38-41页 |
2.2 董事会秘书特征及声誉研究综述 | 第41-45页 |
2.2.1 董事会秘书特征及声誉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2 董事会秘书特征及声誉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3 董事会秘书特征及声誉的其他影响 | 第44-45页 |
2.3 年度报告可读性研究综述 | 第45-55页 |
2.3.1 年度报告可读性衡量方法 | 第46-52页 |
2.3.2 年度报告可读性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2.3.3 年度报告可读性作用后果 | 第53-54页 |
2.3.4 年度报告可读性与盈余信息质量的关系 | 第54-55页 |
2.4 盈余信息质量研究综述 | 第55-63页 |
2.4.1 盈余信息质量计量方法 | 第55-59页 |
2.4.2 盈余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 第59-62页 |
2.4.3 声誉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2.5 已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3 年度报告可读性度量研究 | 第65-101页 |
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65-66页 |
3.2 评价体系构建原理 | 第66-68页 |
3.3 评价指标构建 | 第68-71页 |
3.3.1 指标语法原理 | 第68-69页 |
3.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69-71页 |
3.4 指标赋权方法 | 第71-81页 |
3.4.1 方法选择依据 | 第71-72页 |
3.4.2 层次分析方法 | 第72-77页 |
3.4.3 蒙特卡洛方法 | 第77-81页 |
3.5 文本挖掘与综合评价方法 | 第81-84页 |
3.5.1 文本挖掘方法 | 第81-82页 |
3.5.2 灰色关联度评价 | 第82-84页 |
3.6 实证结果及检验 | 第84-100页 |
3.6.1 样本选择与年报来源 | 第84页 |
3.6.2 指标赋权与修正 | 第84-92页 |
3.6.3 综合评价 | 第92-97页 |
3.6.4 评价结果检验 | 第97-10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4 董事会秘书声誉对年度报告可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1-156页 |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03页 |
4.2 董事会秘书声誉分析 | 第103-107页 |
4.2.1 董事会秘书社会影响 | 第103-107页 |
4.2.2 董事会秘书任期时间 | 第107页 |
4.3 年度报告可读性分析 | 第107-111页 |
4.3.1 按上市交易所分析 | 第107-110页 |
4.3.2 按行业分类分析 | 第110页 |
4.3.3 按会计年度分析 | 第110-111页 |
4.4 作用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11-117页 |
4.4.1 声誉对董事会秘书的激励作用 | 第111-112页 |
4.4.2 董事会秘书声誉对年度报告的作用 | 第112-113页 |
4.4.3 董事会秘书声誉对年度报告可读性的作用 | 第113页 |
4.4.4 董事会秘书声誉提高年度报告可读性的语言偏差分析 | 第113-115页 |
4.4.5 法律保护的互补作用 | 第115页 |
4.4.6 职业晋升的调节作用 | 第115-117页 |
4.5 研究设计 | 第117-123页 |
4.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17页 |
4.5.2 变量定义与计量 | 第117-121页 |
4.5.3 检验模型设计 | 第121-123页 |
4.6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23-154页 |
4.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3-124页 |
4.6.2 相关性检验分析 | 第124-131页 |
4.6.3 董事会秘书声誉对年度报告可读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31-139页 |
4.6.4 董事会秘书声誉与法律保护互补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39-141页 |
4.6.5 董事会秘书职业晋升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41-143页 |
4.6.6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 第143-1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5 董事会秘书声誉对年度报告可读性的作用后果研究:基于盈余信息质量的证据 | 第156-222页 |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56-157页 |
5.2 理论分析与模型推导 | 第157-163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163-168页 |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63-164页 |
5.3.2 变量定义与计量 | 第164-167页 |
5.3.3 检验模型设计 | 第167-168页 |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68-221页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68-169页 |
5.4.2 相关性检验分析 | 第169-172页 |
5.4.3 董事会秘书声誉对年度报告可读性的作用后果实证分析 | 第172-205页 |
5.4.4 放宽主效应显著约束条件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205-209页 |
5.4.5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 第209页 |
5.4.6 进一步研究 | 第209-22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221-22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222-227页 |
6.1 结论 | 第222-223页 |
6.2 创新点 | 第223-225页 |
6.3 展望 | 第225-2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27-243页 |
附录A 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可读性调查问卷 | 第243-2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246-248页 |
致谢 | 第248-249页 |
作者简介 | 第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