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晋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适应性比较及NIRS模型的建立

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1 紫花苜蓿的概述第9-12页
        1.1 紫花苜蓿品种第9-10页
        1.2 我国苜蓿产业现状第10-11页
        1.3 晋北农牧交错带苜蓿产业现状第11-12页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第12-14页
        2.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牧草营养分析中的应用第13-14页
    3 研究目地和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晋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第15-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17页
        1.1 试验地概况第15页
        1.2 试验材料第15页
        1.3 试验设计第15-16页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6-17页
        1.5 统计方法第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7-25页
        2.1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第17-19页
        2.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营养价值第19-22页
        2.3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相对饲喂价值第22-23页
        2.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比较第23-25页
    3 讨论第25-27页
        3.1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第25-26页
        3.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第26页
        3.3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营养品质第26-27页
        3.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评价第27页
    4 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紫花苜蓿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模型的建立第29-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1.1 供试材料与处理第30页
        1.2 样品NIRS光谱的采集第30-31页
        1.3 NIRS光谱数据的处理第3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41页
        2.1 苜蓿NIRS模型的建立第32-35页
        2.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模型的验证第35-41页
    3 讨论第41-43页
        3.1 通过处理与控制提高定量模型的准确性第41-42页
        3.2 建模方法的选择第42页
        3.3 模型的验证第42-43页
    4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结论第44-46页
    1 结论第44-45页
    2 创新点第45页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Abstract第51-52页
附件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环境中的多工作流在线调度问题研究
下一篇:KM电机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