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精细模型的车辆图像三维姿态估计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2D-3D特征对应关系的建立第9-10页
        1.2.2 投影方程的数学反演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1-14页
2 摄像机模型及姿态参数估计原理第14-23页
    2.1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14-18页
        2.1.1 针孔摄像机模型第14-15页
        2.1.2 摄像机坐标系及变换关系第15-16页
        2.1.3 摄像机内外参数第16-18页
    2.2 摄像机参数标定第18-19页
        2.2.1 内外参数标定第18页
        2.2.2 摄像机畸变模型及校正第18-19页
    2.3 车辆姿态参数简化第19-21页
        2.3.1 原始姿态参数第19-20页
        2.3.2 姿态参数简化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3 轮廓特征匹配第23-34页
    3.1 图像特征匹配第23-26页
        3.1.1 特征点匹配第24-25页
        3.1.2 特征曲线匹配第25-26页
    3.2 车辆的轮廓检测第26-29页
        3.2.1 Canny边缘检测第26-27页
        3.2.2 车辆轮廓提取第27-29页
    3.3 曲线轮廓直线化第29-31页
        3.3.1 RANSAC算法第29页
        3.3.2 改进的RANSAC算法拟合曲线轮廓第29-31页
    3.4 车辆轮廓匹配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4 姿态参数优化方法第34-46页
    4.1 优化方法第34-36页
        4.1.1 优化问题定义第34-35页
        4.1.2 最小二乘问题第35-36页
    4.2 高斯牛顿法优化姿态参数第36-42页
        4.2.1 优化模型第36-37页
        4.2.2 初始化姿态参数第37-38页
        4.2.3 姿态参数求解第38-39页
        4.2.4 鲁棒算法第39-42页
    4.3 分布估计算法优化姿态参数第42-44页
        4.3.1 分布估计算法第42-43页
        4.3.2 六自由度姿态参数优化第43-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54页
    5.1 实验环境与方法第46-48页
        5.1.1 实验数据第46-47页
        5.1.2 实验设计第47-48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5.2.1 高斯牛顿法优化结果第48-52页
        5.2.2 分布估计算法优化结果第52-53页
    5.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54-55页
    6.2 工作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DR41在乳腺癌中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下一篇:知假买假的法律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