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关于FDI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2.4 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2.5 综合评述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论文的框架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22-24页 |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页 |
1.4.2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FDI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2.2 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2.3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2.4 国际技术扩散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测度 | 第29-47页 |
3.1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0-39页 |
3.1.1 产业发展概况 | 第30-34页 |
3.1.2 产业外资进入的发展概况 | 第34-39页 |
3.2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 第39-43页 |
3.2.1 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39-40页 |
3.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3.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3.3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测度 | 第43-47页 |
3.3.1 模型及变量选定 | 第43-44页 |
3.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第4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渠道及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47-60页 |
4.1 产业FDI技术溢出渠道 | 第48-50页 |
4.1.1 技术溢出的竞争示范效应 | 第48-49页 |
4.1.2 技术溢出的人员流动效应 | 第49-50页 |
4.2 产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50-59页 |
4.2.1 竞争示范效应 | 第50-56页 |
4.2.2 人员流动效应 | 第56-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 | 第60-71页 |
5.1 产业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7页 |
5.1.1 技术差距 | 第60-64页 |
5.1.2 技术吸收能力 | 第64-67页 |
5.2 产业FDI技术溢出的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71-7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72-74页 |
6.3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