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场及波浪对兴凯湖第二泄洪闸站破坏的分析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任务的由来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湖泊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湖泊波浪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湖泊波流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本情况 | 第15-21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2.2 流域概况 | 第16-18页 |
2.3 气象、水文概况 | 第18-20页 |
2.3.1 气象 | 第18页 |
2.3.2 水文 | 第18-19页 |
2.3.3 冰情 | 第19页 |
2.3.4 入湖泥沙情况 | 第19-20页 |
2.4 湖面及湖床特征 | 第20页 |
2.5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21页 |
第3章 兴凯湖风场及特征水位分析 | 第21-25页 |
3.1 风向分析 | 第21-22页 |
3.2 风速分析 | 第22-24页 |
3.3 兴凯湖水位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第4章 兴凯湖三维水动力学模型 | 第25-39页 |
4.1 DELFT-3D模型简介 | 第25-26页 |
4.2 兴凯湖风生流数学模型 | 第26-32页 |
4.2.1 控制方程 | 第26-29页 |
4.2.2 模型定解条件 | 第29-31页 |
4.2.3 求解方法 | 第31-32页 |
4.3 兴凯湖波浪场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4.3.1 基于动谱平衡能量方程的波浪数值模型 | 第32-33页 |
4.3.2 SWAN波浪数值模型 | 第33-35页 |
4.4 模拟范围及网格剖分 | 第35-36页 |
4.5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36-38页 |
4.6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38页 |
4.6.1 兴凯湖风生流数学模型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38页 |
4.6.2 兴凯湖波浪场数学模型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3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兴凯湖风生流流场及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39-60页 |
5.1 兴凯湖风生流流场计算结果 | 第39-50页 |
5.1.1 水位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5.1.2 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0-46页 |
5.1.3 流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6-50页 |
5.2 兴凯湖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50-59页 |
5.2.1 有效波高计算结果 | 第51-52页 |
5.2.2 波向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5.2.3 平均波周期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5.2.4 平均波长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5.2.5 平均波陡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5.2.6 近底轨迹流速计算结果 | 第56-57页 |
5.2.7 对比分析波浪要素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 第5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防浪后兴凯湖风生流流场及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60-75页 |
6.1 防浪措施概况 | 第60-61页 |
6.1.1 防浪桩工程布置 | 第60页 |
6.1.2 防浪墙工程布置 | 第60-61页 |
6.2 局部流场计算结果 | 第61-67页 |
6.2.1 现状条件下流场计算结果 | 第61-63页 |
6.2.2 防浪桩实施后流场计算结果 | 第63-65页 |
6.2.3 防浪墙实施后流场计算结果 | 第65-67页 |
6.3 局部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67-70页 |
6.3.1 现状条件下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67-68页 |
6.3.2 防浪桩实施后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68-69页 |
6.3.3 防浪墙实施后波浪场计算结果 | 第69-70页 |
6.4 兴凯湖推移质泥沙输沙率计算 | 第70-72页 |
6.5 防浪措施比选 | 第72-73页 |
6.6 在第二泄洪闸站中的应用 | 第73-7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7.2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图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