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有助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12页 |
2.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 第12-13页 |
3.有助于增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20页 |
一、相关理论研究与概述 | 第20-30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0-26页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 | 第20-21页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二)价值认同 | 第26-27页 |
1.价值认同的定义 | 第26-27页 |
2.价值认同的过程 | 第27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1.价值澄清理论 | 第27-28页 |
2.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 | 第28-30页 |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30-40页 |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 | 第30-31页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31页 |
2.调查实施情况 | 第31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1.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评价 | 第31-33页 |
2.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评价 | 第33页 |
3.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情况评价 | 第33-34页 |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1.知行不一 | 第34页 |
2.认识滞后 | 第34-35页 |
3.价值取向错误 | 第35页 |
4.价值判断标准模糊 | 第35-36页 |
(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40页 |
1.社会因素 | 第36-37页 |
2.学校因素 | 第37-38页 |
3.个人因素 | 第38-40页 |
三、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 第40-50页 |
(一)发挥习近平代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作用 | 第40-41页 |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 | 第40页 |
2.将习近平思想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 第40-41页 |
3.坚定“四个自信”,抵制外来不良思潮侵袭 | 第41页 |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主阵地作用 | 第41-43页 |
1.转变教学理念,形成系统合力 | 第42页 |
2.增强课程与现实联系,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 第42页 |
3.加强师资培训,增强教师理论水平 | 第42-43页 |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外部环境 | 第43-45页 |
1.增强党团活动及主题教育实效性 | 第43页 |
2.将价值观培育融入各类学生活动之中 | 第43-44页 |
3.构建社会服务平台 | 第44-45页 |
(四)开展宪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5-47页 |
1.做好宪法修正案宣讲 | 第45-46页 |
2.持续系统的开展宪法教育 | 第46-47页 |
(五)全社会合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渠道 | 第47-50页 |
1.在国家层面,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 第47-48页 |
2.在社会层面,优化网络环境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