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车辆碰撞及仿真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夹层玻璃碰撞破坏问题仿真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外相关法规 | 第18页 |
1.2.4 国内外研究及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1.3 车辆与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碰撞事故调研 | 第19-20页 |
1.3.1 早期仿真试验及事故调研中的发现 | 第19-20页 |
1.3.2 交通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 第20页 |
1.4 主要研究方向、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1.4.1 主要研究方向 | 第20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42页 |
2.1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22-26页 |
2.1.1 更新lagrange式 | 第22-25页 |
2.1.2 显式算法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2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6-28页 |
2.2.1 hyperworks软件介绍 | 第26-27页 |
2.2.2 ls-dyna软件介绍 | 第27-28页 |
2.3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33页 |
2.3.1 车辆cad几何模型的确立 | 第28-29页 |
2.3.2 模型的分割与网格划分 | 第29-31页 |
2.3.3 单元属性设置 | 第31页 |
2.3.4 连接方式设置 | 第31-32页 |
2.3.5 材料属性设置 | 第32-33页 |
2.4 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3-38页 |
2.4.1 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类型介绍 | 第33-35页 |
2.4.2 护栏性能介绍 | 第35页 |
2.4.3 护栏cad模型的参数选择建立 | 第35-36页 |
2.4.4 护栏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6-38页 |
2.5 车辆与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创建 | 第38-41页 |
2.5.1 碰撞模型的搭建 | 第38-39页 |
2.5.2 初始速度的设置 | 第39页 |
2.5.3 接触定义 | 第39页 |
2.5.4 沙漏控制 | 第39-40页 |
2.5.5 有限元计算中时间步长的控制 | 第40-41页 |
2.5.6 模型可信度验证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不同连接形式护栏与轿车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55页 |
3.1 卡槽连接护栏碰撞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3.1.1 护栏形变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1.2 护栏应力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1.3 卡槽连接连接对开口形状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 螺栓连接护栏碰撞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3.2.1 护栏形变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3.2.2 护栏应力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3.2.3 螺栓连接对开口形状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 焊接连接护栏碰撞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3.3.1 护栏形变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3.2 护栏应力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4 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53-54页 |
3.4.1 开口薄壁长杆结构形成机制 | 第53页 |
3.4.2 护栏立柱与横梁连接方式对薄壁长杆结构开口形式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开口薄壁长杆结构穿透轿车风挡玻璃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5-72页 |
4.1 轿车风挡玻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4.1.2 轿车风挡玻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1.3 单元属性与材料设置 | 第56-57页 |
4.1.4 开口薄壁长杆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4.1.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设置 | 第58-60页 |
4.2 不同开口类型薄壁长杆结构碰撞风挡玻璃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6页 |
4.2.1 规则开口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4.2.2 异形开口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3-66页 |
4.3 不同开口类型薄壁长杆结构碰撞侧风挡玻璃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6-69页 |
4.3.1 规则开口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6-67页 |
4.3.2 异形开口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4.4 开口薄壁长杆结构对轿车风挡玻璃的穿透机制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开口薄壁长杆结构碰撞冲击下轿车风挡玻璃穿透情况与穿透评价 | 第72-78页 |
5.1 不同碰撞速度与不同碰撞角度玻璃响应分析 | 第72-76页 |
5.1.1 规则开口薄壁长杆结构与玻璃正面不同时速碰撞响应 | 第72-73页 |
5.1.2 规则开口薄壁长杆结构与玻璃56km/h不同角度碰撞响应 | 第73-74页 |
5.1.3 异形开口薄壁长杆结构与玻璃正面不同时速碰撞响应 | 第74-75页 |
5.1.4 异形开口薄壁长杆结构与玻璃56km/h不同角度碰撞响应 | 第75-76页 |
5.1.5 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碰撞穿透的影响 | 第76页 |
5.2 轿车风挡玻璃碰撞穿透评价方式 | 第76-77页 |
5.2.1 现行轿车风挡玻璃碰撞损伤分析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76-77页 |
5.2.2 开口薄壁长杆结构对轿车风挡玻璃穿透评价方式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结构优化设计与碰撞性能评估 | 第78-83页 |
6.1 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结构优化设计 | 第78-80页 |
6.1.1 结构优化设计要求 | 第78页 |
6.1.2 结构优化设计思路 | 第78-79页 |
6.1.3 结构优化设计结果 | 第79-80页 |
6.2 优化后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碰撞性能评估 | 第80-82页 |
6.2.1 护栏防撞等级评估 | 第80-81页 |
6.2.2 护栏开口薄壁长杆形成评估 | 第81页 |
6.2.3 护栏碰撞保护性评估 | 第81-82页 |
6.2.4 优化后护栏综合性能对比评价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全文工作内容总结 | 第83-8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