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7页 |
一、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四、本文的逻辑架构 | 第24-25页 |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俄罗斯编年史与《往年纪事》 | 第27-53页 |
第一节 史料、史料学与俄罗斯编年史 | 第27-33页 |
一、史料与史料学 | 第27-30页 |
二、史料的分类 | 第30-32页 |
三、编年史是记录俄罗斯历史最重要的史料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有关编年史的几个重要概念 | 第33-37页 |
一、编年史和编年史汇编 | 第33-34页 |
二、编年史(汇编)的版本和抄本 | 第34-35页 |
三、编年史(汇编)的命名体系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俄罗斯编年史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特点 | 第37-48页 |
一、俄罗斯编年史的发展进程 | 第37-41页 |
二、俄罗斯编年史的研究特点 | 第41-48页 |
第四节 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 | 第48-51页 |
一、《往年纪事》概述 | 第48-49页 |
二、《往年纪事》的编撰意义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二章 《往年纪事》的文本研究 | 第53-85页 |
第一节 “文本考证”是俄罗斯古文献研究的基础 | 第53-60页 |
一、“文献学”与“文本考证” | 第53-55页 |
二、“文献学”在中国的一般理解和定义 | 第55-57页 |
三、俄罗斯“文献学”和“文本考证”的关系及发展历程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往年纪事》的版本、作者及编撰原因 | 第60-76页 |
一、《往年纪事》的版本 | 第60-65页 |
二、《往年纪事》的作者 | 第65-73页 |
三、《往年纪事》的编撰原因 | 第73-76页 |
第三节 《往年纪事》的文本构成 | 第76-84页 |
一、《往年纪事》文本的多层次特点 | 第77-79页 |
二、《往年纪事》之前的编年史汇编 | 第79-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三章 《往年纪事》文本语言的研究 | 第85-109页 |
第一节 《往年纪事》语言研究的发展进程 | 第85-88页 |
第二节 从《往年纪事》探究俄罗斯语言形成和东斯拉夫文字起源 | 第88-96页 |
一、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形成历史 | 第89-93页 |
二、东斯拉夫文字的起源 | 第93-96页 |
第三节 基于《往年纪事》的语言特点阐释古罗斯标准语形成和发展 | 第96-107页 |
一、古罗斯标准语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8-100页 |
二、《往年纪事》的语言特点反映出古罗斯标准语的发展状况 | 第100-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四章 《往年纪事》中的历史传说 | 第109-135页 |
第一节 俄罗斯编年史中民间口头文献的研究状况 | 第111-114页 |
第二节 “邀请瓦良格王公”的传说 | 第114-122页 |
一、俄国史学界对“邀请瓦良格王公”传说的不同看法 | 第114-117页 |
二、“邀请瓦良格王公”传说是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政治思想融合的产物 | 第117-120页 |
三、“邀请瓦良格王公”传说产生的现实依据和社会根源 | 第120-122页 |
第三节 “波利安人祖先基伊”的传说 | 第122-134页 |
一、俄国史学界对“波利安人祖先基伊”传说的研究 | 第123-125页 |
二、对“波利安人祖先基伊”传说的研究分析 | 第125-134页 |
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五章 《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 | 第135-159页 |
第一节 俄罗斯历法的发展演变 | 第136-142页 |
一、历法、纪年法与年代学 | 第136-140页 |
二、俄罗斯历法的发展演变 | 第140-142页 |
第二节 《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 | 第142-154页 |
一、俄国史学界对古罗斯编年史的年代学研究 | 第142-145页 |
二、《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 | 第145-154页 |
第三节 《往年纪事》中时间的宗教内涵 | 第154-158页 |
小结 | 第158-159页 |
结语 | 第159-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