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3.1 教育券 | 第18-19页 |
1.3.2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教育券制度理论概述 | 第23-32页 |
2.1 教育券制度的思想基础 | 第23-24页 |
2.1.1 新自由主义理论(Neo-liberalism) | 第23页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 第23-24页 |
2.1.3 教育公平理论(Educational fair theory) | 第24页 |
2.2 教育券制度的背景 | 第24-25页 |
2.3 教育券制度的理论内容与模式 | 第25-28页 |
2.3.1 教育券制度的理论内容 | 第25-27页 |
2.3.2 教育券制度的理论模式 | 第27-28页 |
2.4 教育券制度中的主体关系 | 第28-29页 |
2.5 传统管理教育经费制度与教育券制度的比较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教育券参照下公立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2-47页 |
3.1 教育管理效率问题 | 第32-37页 |
3.1.1 政府独立运作,缺乏透明度 | 第32页 |
3.1.2 财政压力巨大,高教经费不足 | 第32-34页 |
3.1.3 生均成本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 第34-36页 |
3.1.4 高教经费利用率低,缺乏监管力度 | 第36-37页 |
3.2 教育机会公平、资源均等化问题 | 第37-44页 |
3.2.1 高教资源非市场化,学生没有自主择校权 | 第37页 |
3.2.2 拨款模式不合理,高教经费分配不均 | 第37-41页 |
3.2.3 财政投入结构不平衡,影响类型发展 | 第41-44页 |
3.3 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 第44-45页 |
3.3.1 高校激励效应不足,竞争动力不够 | 第44-45页 |
3.3.2 高校服务理念差,服务价格不完善 | 第45页 |
3.4 现有财政拨款机制改革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国内外教育券制度的实践及启示 | 第47-61页 |
4.1 美国高等教育券制实践 | 第47-54页 |
4.1.1 美国教育券制的由来 | 第47页 |
4.1.2 美国高等教育券的实施 | 第47-52页 |
4.1.3 美国教育券制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 教育券制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第54-58页 |
4.2.1 教育券制度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 | 第54-56页 |
4.2.2 个案分析 | 第56-58页 |
4.2.3 成效分析 | 第58页 |
4.3 教育券制度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机制的启示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我国高等教育引入教育券财政拨款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61-74页 |
5.1 我国高等教育引入教育券财政拨款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61-65页 |
5.1.1 促进良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建立 | 第61-62页 |
5.1.2 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 | 第62页 |
5.1.3 提高高教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 | 第62页 |
5.1.4 保障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 第62-63页 |
5.1.5 推动高等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 第63页 |
5.1.6 确立高教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价格机制 | 第63-64页 |
5.1.7 增强高校教师危机意识,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 | 第64-65页 |
5.2 我国高等教育引入教育券财政拨款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65-72页 |
5.2.1 我国教育券难以推广的限制条件 | 第65页 |
5.2.2 实施高等教育券制度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 第65-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券制度的建议 | 第74-79页 |
6.1 政府要转换“主导者”角色 | 第75-76页 |
6.2 高校要适应“企业者”新角色 | 第76-77页 |
6.3 学生及家长要正视“消费者”角色 | 第77页 |
6.4 政策监管定要到位 | 第77-78页 |
6.5 注意平衡试行地区的差异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