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1 金属腐蚀的机理 | 第12-13页 |
1.2 金属腐蚀的控制方法 | 第13页 |
1.3 缓蚀剂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1 无机缓蚀剂 | 第14页 |
1.3.2 有机缓蚀剂 | 第14页 |
1.3.3 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缓蚀剂 | 第14-15页 |
1.3.4 我国缓蚀剂的发展 | 第15页 |
1.4 缓蚀作用研究的常用方法 | 第15-17页 |
1.4.1 腐蚀产物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电化学法 | 第16-17页 |
1.5 酸性介质中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1.5.1 吸附作用 | 第17页 |
1.5.2 缓蚀作用 | 第17-18页 |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1.6.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1.6.2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及材料 | 第20-21页 |
2.2 高分子缓蚀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1页 |
2.2.1 聚N-乙烯基咪唑(PVI)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的制备 | 第21页 |
2.2.3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的制备 | 第21页 |
2.2.4 聚-5-乙烯四唑的制备 | 第21页 |
2.3 高分子缓蚀剂的表征 | 第21-22页 |
2.4 电极的制备 | 第22页 |
2.5 缓蚀性能的测定 | 第22-24页 |
第3章 聚N-乙烯基咪唑(PVI)在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研究 | 第24-32页 |
3.1 聚N-乙烯基咪唑的合成及表征 | 第24-25页 |
3.2 聚N-乙烯基咪唑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 第25-31页 |
3.2.1 失重实验 | 第25页 |
3.2.2 Tafel极化曲线 | 第25-27页 |
3.2.3 交流阻抗谱测量 | 第27-28页 |
3.2.4 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热力学 | 第28-30页 |
3.2.5 碳钢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图 | 第30-31页 |
3.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在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 | 第32-41页 |
4.1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32-33页 |
4.2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 第33-40页 |
4.2.1 失重实验 | 第33-34页 |
4.2.2 Tafel极化曲线 | 第34-35页 |
4.2.3 交流阻抗谱测量 | 第35-36页 |
4.2.4 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热力学 | 第36-39页 |
4.2.5 碳钢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图 | 第39-40页 |
4.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DCF)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 第41-49页 |
5.1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合成及表征 | 第41-42页 |
5.2 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 第42-48页 |
5.2.1 失重实验 | 第42-43页 |
5.2.2 Tafel极化曲线 | 第43-44页 |
5.2.3 交流阻抗谱测量 | 第44-45页 |
5.2.4 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热力学 | 第45-48页 |
5.2.5 碳钢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图 | 第48页 |
5.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聚-5-乙烯四唑(PVT)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的研究 | 第49-58页 |
6.1 聚-5-乙烯四唑合成及表征 | 第49-50页 |
6.2 聚-5-乙烯四唑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 第50-57页 |
6.2.1 失重实验 | 第50-51页 |
6.2.2 Tafel极化曲线 | 第51-52页 |
6.2.3 交流阻抗谱测量 | 第52-54页 |
6.2.4 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热力学 | 第54-57页 |
6.2.5 碳钢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图 | 第57页 |
6.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