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治理转型中地方政府赋能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政府领导力研究第9-11页
        1.2.2 授权赋能领导的研究第11-12页
        1.2.3 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第12-14页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7-19页
        1.4.1 研究的重点第17页
        1.4.2 研究的难点第17-18页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9-27页
    2.1 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地方政府第19页
        2.1.2 赋能领导力第19-20页
        2.1.3 政府赋能领导力指标体系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公共治理理论第21-22页
        2.2.2 授权赋能理论第22-24页
        2.2.3 森的能力方法理论第24页
    2.3 地方政府赋能领导力理论模型框架第24-27页
3 地方政府赋能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45页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7页
        3.1.1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3.1.2 有效性原则第27页
        3.1.3 系统性原则第27页
        3.1.4 可测性原则第27页
    3.2 评价指标初始集的构建第27-32页
        3.2.1 明确赋能目标的观测指标第28-29页
        3.2.2 识别合作对象的观测指标第29-30页
        3.2.3 培育合作对象的观测指标第30-31页
        3.2.4 构建与维护合作网络的观测指标第31-32页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过程第32-34页
        3.3.1 研究问卷的设计第32-34页
        3.3.2 问卷样本的搜集过程第34页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第34-45页
        3.4.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4-37页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第37-43页
        3.4.3 相关实证研究结果第43-45页
4 地方政府赋能领导力评价模型构建第45-51页
    4.1 评价模型的目标与建构逻辑第45-46页
        4.1.1 评价模型的目标第45-46页
        4.1.2 评价模型的建构逻辑第46页
    4.2 评价模型的构成第46-49页
        4.2.1 评价模型的内容第47页
        4.2.2 评价模型的能力层级第47-49页
    4.3 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第49-51页
        4.3.1 分析地方政府赋能领导力的现状第49-50页
        4.3.2 为地方政府赋能领导力的提升提供依据第50-51页
5 结论和展望第51-53页
    5.1 研究结论第51页
    5.2 研究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4页
    A.初测问卷第60-62页
    B.正式问卷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走向“共享街区”--城市公共空间再生产的实践、困境与治理进路研究
下一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