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汽车焊接车间布局设计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设计结构矩阵(DSM)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2 基于DSM的汽车柔性焊接车间布局设计方法 | 第14-26页 |
2.1 汽车柔性焊接车间分析与布局方法 | 第14-18页 |
2.1.1 汽车柔性焊接车间组成分析 | 第14-15页 |
2.1.2 汽车柔性焊接车间布局理论 | 第15-17页 |
2.1.3 汽车柔性焊接车间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2.2 设计结构矩阵(DSM)介绍 | 第18-23页 |
2.2.1 设计结构矩阵定义 | 第18-19页 |
2.2.2 设计结构矩阵分类 | 第19-22页 |
2.2.3 设计结构矩阵建立流程及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3 基于DSM的汽车柔性焊接车间布局设计总体方案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基于DSM的生产线与物料缓存区布局设计 | 第26-40页 |
3.1 参数分析 | 第26-30页 |
3.1.1 焊接车间生产目标分析 | 第26页 |
3.1.2 焊接车间生产线规划 | 第26-30页 |
3.2 生产线与物料缓存区相互关系分析 | 第30-36页 |
3.2.1 生产线区域关系 | 第30-34页 |
3.2.2 区域物流关系 | 第34-36页 |
3.3 焊接车间生产线与物料缓存区布局 | 第36-38页 |
3.3.1 生产线与物料缓存区面积计算 | 第36-37页 |
3.3.2 生产线与物料缓存区布局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基于DSM的汽车焊接车间总体布局设计 | 第40-60页 |
4.1 焊接车间主要设备及人员规划 | 第40-51页 |
4.1.1 焊接设备规划 | 第40-43页 |
4.1.2 物料运输设备计算 | 第43-47页 |
4.1.3 劳动定员计算 | 第47-51页 |
4.2 焊接车间组成区域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 第51-54页 |
4.2.1 各区域非物流关系 | 第51-52页 |
4.2.2 各区域综合关系 | 第52-53页 |
4.2.3 各区域面积 | 第53-54页 |
4.3 焊接车间布局 | 第54-59页 |
4.3.1 多种方案评价与选择 | 第54-57页 |
4.3.2 最终布局方案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焊接生产线仿真及验证 | 第60-72页 |
5.1 Flexsim仿真软件 | 第60-62页 |
5.2 汽车焊接生产线仿真研究 | 第62-67页 |
5.2.1 模型布局设计 | 第62-63页 |
5.2.2 模型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5.2.3 仿真模型建立 | 第64-67页 |
5.3 汽车焊接生产线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 第82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页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