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的现状 | 第13页 |
1.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护转变探索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概念解析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历史文化名镇 | 第17页 |
2.1.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 第17页 |
2.1.3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 第17-18页 |
2.2 城市规划评估理论发展 | 第18-21页 |
2.2.1 国内外规划评估理论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2 国外城市规划评估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国内规划评估理论主要观点总结 | 第20-21页 |
2.3 城市规划评估方法研究 | 第21-22页 |
2.4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 第24-63页 |
3.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现状 | 第24-27页 |
3.1.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重点 | 第25-27页 |
3.2 评估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 | 第27-29页 |
3.2.1 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目的 | 第27-28页 |
3.2.2 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原则 | 第28-29页 |
3.3 评估指标选取和评分策略 | 第29-31页 |
3.3.1 评估指标选取策略 | 第29-30页 |
3.3.2 评估指标评分策略 | 第30-31页 |
3.4 评估内容及评估指标维度确定 | 第31-41页 |
3.4.1 评估指标筛选 | 第31-33页 |
3.4.2 指标梳理分类 | 第33-37页 |
3.4.3 评估权重确定 | 第37-41页 |
3.5 评估指标的解释与评估标准 | 第41-58页 |
3.5.1 物质空间评估指标 | 第41-49页 |
3.5.2 非物质文化保护指标 | 第49-52页 |
3.5.3 建设控制指标 | 第52-55页 |
3.5.4 社会发展与文化旅游指标 | 第55-57页 |
3.5.5 规划实施政策指标 | 第57-58页 |
3.6 历史文化名镇评估方法 | 第58-62页 |
3.6.1 评估方法梳理与选取 | 第58-61页 |
3.6.2 评估执行工作与策略 | 第61-6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概况 | 第63-71页 |
4.1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概况 | 第63-67页 |
4.1.1 东山镇历史脉络梳理 | 第63-65页 |
4.1.2 东山镇保护内容梳理 | 第65-67页 |
4.2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解读 | 第67-71页 |
4.2.1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背景 | 第67-68页 |
4.2.2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内容解读 | 第68-71页 |
第五章 东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 第71-105页 |
5.1 评估对象和内容 | 第71-75页 |
5.1.1 历史镇区和保护区范围 | 第71-72页 |
5.1.2 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内容 | 第72-75页 |
5.2 维度一物质空间实施效果评估 | 第75-85页 |
5.2.1 整体保护—镇域整体格局与风貌特色 | 第76-77页 |
5.2.2 整体保护—镇区整体格局与风貌特色 | 第77-79页 |
5.2.3 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 | 第79-80页 |
5.2.4 要素保护—重要开敞空间与绿化景观 | 第80-82页 |
5.2.5 要素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保护 | 第82-84页 |
5.2.6 要素保护—其他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 第84-85页 |
5.3 维度二非物质文化保护评估 | 第85-89页 |
5.4 维度三建设控制评估 | 第89-93页 |
5.4.1 用地布局规划调整评估 | 第89-90页 |
5.4.2 交通与市政设施评估 | 第90-92页 |
5.4.3 高度,视廊和界面控制 | 第92-93页 |
5.5 维度四社会发展与文化旅游 | 第93-96页 |
5.5.1 人口与社会生活评估 | 第93-94页 |
5.5.2 旅游规划与管理评估 | 第94-96页 |
5.6 维度五规划实施政策 | 第96-98页 |
5.6.1 管理政策 | 第96-97页 |
5.6.2 经济政策 | 第97页 |
5.6.3 传统产业扶持政策 | 第97-98页 |
5.6.4 动迁安置政策 | 第98页 |
5.7 评估结果 | 第98-104页 |
5.7.1 评估结果及问题 | 第102-103页 |
5.7.2 评估反馈及建议 | 第103-10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5页 |
6.2 论文的不足 | 第105-10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