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数值模拟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研究 | 第16-34页 |
2.1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19页 |
2.1.1 基坑概况 | 第16页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19页 |
2.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2.2 影响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主要因素 | 第19-20页 |
2.3 深基坑支护总体设计思路 | 第20-33页 |
2.3.1 基坑支护结构常用分析 | 第20-22页 |
2.3.2 基坑支护形式选型分析 | 第2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及支护设计计算 | 第34-47页 |
3.1 基坑支护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 | 第34页 |
3.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计算及验算 | 第34-38页 |
3.2.1 基坑排桩设计 | 第34-35页 |
3.2.2 基坑稳定性验算 | 第35-38页 |
3.3 支护施工流程要求 | 第38-46页 |
3.3.1 咬合桩施工要点及技术质量要求 | 第39-43页 |
3.3.2 土钉及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要点及技术质量要求 | 第43-45页 |
3.3.3 冠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梁施工要点及技术质量要求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坑支护结构数值模拟 | 第47-64页 |
4.1 MIDAS/GTSNX介绍 | 第47-50页 |
4.1.1 GTSNX概况 | 第47页 |
4.1.2 GTSNX模拟过程 | 第47-50页 |
4.2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50-52页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4.3.1 基本假定 | 第52-53页 |
4.3.2 材料参数 | 第53-54页 |
4.3.3 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4.3.4 工况模拟 | 第55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4.4.1 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分析 | 第55-57页 |
4.4.2 坑外地表沉降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4.4.3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4.4.4 咬合桩变形和力学特性分析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水压试验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及分析 | 第64-73页 |
5.1 现场监测方案 | 第64-65页 |
5.1.1 监测目的 | 第64页 |
5.1.2 监测依据及内容 | 第64-65页 |
5.1.3 监测频率及其预警值 | 第65页 |
5.2 监测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5.2.1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2.2 边坡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2.4 咬合桩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3 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5.3.1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5.3.2 边坡位移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5.3.3 桩身水平位移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建议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