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水稻雄性不育的类型及生理特征 | 第9页 |
1.2 水稻雄性生殖的发育过程 | 第9-12页 |
1.3 绒毡层发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1 绒毡层早期发育相关基因 | 第12-13页 |
1.3.2 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 | 第13-14页 |
1.4 花粉壁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4.1 初生外壁的形成 | 第14-15页 |
1.4.2 花粉外壁的结构成分 | 第15页 |
1.4.3 花粉外壁发育的过程 | 第15-18页 |
1.5 其它类型的雄性不育 | 第18-19页 |
1.5.1 减数分裂过程与雄性不育 | 第18页 |
1.5.2 花药开裂基因与雄性不育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dmt1的表型鉴定和细胞学形态分析 | 第20-27页 |
2.1 材料来源与种植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植株主要表型观察 | 第20页 |
2.2.2 花粉育性的鉴定 | 第20页 |
2.2.3 DAPI染色观察 | 第20页 |
2.2.4 花药石蜡切片观察 | 第20-21页 |
2.2.5 花药的透射电镜观察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2.3.1 dmt1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22-23页 |
2.3.2 dmt1突变体花粉育性鉴定 | 第23页 |
2.3.3 dmt1突变体的DAPI染色观察 | 第23-24页 |
2.3.4 dmt1突变体花药石蜡切片观察 | 第24页 |
2.3.5 dmt1突变体花药的透射电镜观察 | 第24-27页 |
3 水稻雄性不育基因DMT1的基因定位 | 第27-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3.1.1 遗传分析和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7页 |
3.1.2 CTAB法提取水稻总DNA | 第27页 |
3.1.3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3.1.4 PCR扩增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8页 |
3.1.5 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和银染 | 第28页 |
3.1.6 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28-29页 |
3.1.7 RNA提取与半定量RT-PCR | 第29-31页 |
3.1.8 候选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3.2.1 F_2群体遗传分析结果 | 第32页 |
3.2.2 图位克隆定位目的基因 | 第32-38页 |
3.2.3 两个亲本的重测序 | 第38-39页 |
3.2.4 候选基因预测及序列分析 | 第39-41页 |
3.2.5 花药发育相关基因的半定量表达分析 | 第41-44页 |
4 总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4.1 DMT1基因影响水稻花药减数分裂后绒毡层、小孢子和花粉壁的发育 | 第44页 |
4.2 DMT1是一个新的雄性不育基因 | 第44-45页 |
4.3 DMT1可能参与的花药发育调控网络 | 第45页 |
4.4 dmt1突变体的展望与应用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读期间成果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