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木本论文

染色体诱变对“赣葛5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5页
    1 研究背景第9页
    2 葛的研究进展第9-11页
        2.1 葛的资源分布及特性第9-10页
        2.2 葛的生物学特性第10页
        2.3 葛的生长习性第10页
        2.4 葛的化学成分第10-11页
        2.5 葛的药用价值第11页
        2.6 葛的高产栽培技术第11页
    3 “赣葛5号”研究进展第11-12页
        3.1 品种简介第11页
        3.2 主要表现特征第11-12页
        3.3 主要性状第12页
    4 染色体数目确定及其研究进展第12页
    5 染色体诱导加倍及研究进展第12-14页
        5.1 秋水仙素对植物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第13页
        5.2 EMS对植物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第13-14页
    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试验研究第15-47页
    试验一 不同处理对“赣葛5号”染色体数目的影响第15-21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5-17页
            1.1 试验材料第15页
            1.2 试验方法第15-16页
            1.3 染色体数目确定方法第16-17页
        2 数据处理第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19页
            3.1 不同预处理液对切片的影响第17页
            3.2 不同水解时间对切片的影响第17-18页
            3.3 不同处理对葛根染色体数目的影响第18-19页
        4 讨论第19-20页
            4.1 葛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探究第19页
            4.2 秋水仙素及EMS诱导对葛染色体数目的影响第19-20页
        5 小结第20-21页
    试验二 诱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对“赣葛5号”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第21-27页
        1.试验材料第21页
        2.试验试剂及仪器第21页
            2.1 试验试剂第21页
            2.2 试验主要仪器第21页
        3 试验方法第21-22页
            3.1 制片第21页
            3.2 观察第21-22页
            3.3 数据处理第22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2-25页
            4.1 不同染色体平均数对葛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第22页
            4.2 不同染色体平均数对葛叶片厚度等的影响第22-24页
            4.3 不同染色体平均数对葛叶片组织结构等的影响第24-25页
        5 讨论第25-26页
        6 小结第26-27页
    试验三 诱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对“赣葛5号”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7-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1.1 试验材料第27页
            1.2 试验主要用具及仪器第27页
            1.3 试验测定指标和方法第27-28页
            1.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9页
            2.1 不同染色体数对葛属植物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8-34页
            2.2 不同染色体数对葛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4-39页
        3 讨论第39-40页
            3.1 不同染色体数对葛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第39-40页
            3.2 不同染色体数对葛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0页
        4 小结第40-41页
    试验四 诱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对“赣葛5号”叶片营养成分的影响第41-47页
        1.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1.1 试验材料第41页
            1.2 试验主要试剂第41页
            1.3 试验主要仪器第41页
            1.4 试验测定指标和方法第41-42页
        2.数据处理第42页
        3.结果和分析第42-45页
            3.1 对葛叶粗水分含量的影响第42页
            3.2 对P、Ca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3.3 对粗灰分、粗脂肪及纤维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3.4 对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4.讨论第45-46页
        5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全文总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1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a1-1D基因转育恢复系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合力研究
下一篇:水稻雄性不育dmt1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与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