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 铁皮石斛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1 铁皮石斛资源及其分布 | 第8-9页 |
1.2 江西省龙虎山铁皮石斛 | 第9页 |
2 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研究 | 第9-12页 |
2.1 人工萌发 | 第9-10页 |
2.2 自然萌发 | 第10-12页 |
3 铁皮石斛的活性成分 | 第12-15页 |
3.1 铁皮石斛多糖的功能 | 第12-13页 |
3.1.1 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功能 | 第12页 |
3.1.2 铁皮石斛多糖抑菌的功能 | 第12页 |
3.1.3 铁皮石斛多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12-13页 |
3.1.4 铁皮石斛多糖的保健功能 | 第13页 |
3.1.5 铁皮石斛多糖的降血糖、降血压的功能 | 第13页 |
3.2 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3.3 Cd和As等元素的危害 | 第14页 |
3.4 活性成分与蛋白质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14-15页 |
4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 第15-16页 |
4.1 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 第15页 |
4.1.1 首次鉴定并保护龙虎山野生石斛资源 | 第15页 |
4.1.2 筛选并推广龙虎山优质野生石斛新品种 | 第15页 |
4.1.3 建立江西地区野生石斛种质资源库 | 第15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4.2.1 基因条形码鉴定龙虎山野生石斛资源 | 第15-16页 |
4.2.2 龙虎山道地野生石斛的活性成分测定及优质品种筛选 | 第16页 |
4.2.3 建立江西地区野生石斛种质资源库 | 第16页 |
4.2.4 石斛新品种的组培工厂化技术的探索 | 第16页 |
5 本研究创新点及特色 | 第16-17页 |
5.1 首次筛选并保护优质龙虎山野生铁皮石斛新品种 | 第16页 |
5.2 首次建立江西地区野生石斛种质资源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龙虎山铁皮石斛自然萌发 | 第17-2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7-18页 |
1.1 实验材料与培养基 | 第17-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龙虎山地区野生铁皮石斛分子鉴定 | 第20-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1.1 材料 | 第20页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1.2.1 仪器 | 第20-21页 |
1.2.2 试剂 | 第21页 |
1.3 方法 | 第21页 |
1.3.1 DNA的提取 | 第21页 |
1.3.2 序列扩增与测定 | 第21页 |
1.3.3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31页 |
2.1 铁皮石斛DNA提取与PCR扩增 | 第21页 |
2.2 铁皮石斛的分子鉴定 | 第21-30页 |
2.3 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30-31页 |
3 讨论与展望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龙虎山地区野生铁皮石斛品质测定及分析 | 第32-48页 |
1 多糖的含量测定 | 第32-34页 |
1.1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1.1.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2-33页 |
1.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2 甘露糖的含量测定 | 第34-39页 |
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4页 |
2.2 色谱条件 | 第34页 |
2.3 方法与结果 | 第34-35页 |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4-35页 |
2.3.2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5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35-39页 |
3 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第39-41页 |
3.1 器材与方法 | 第39-40页 |
3.1.1 材料 | 第39页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0页 |
3.2.2 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4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 第41-4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5 As和Cd含量测定 | 第43-4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5.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5页 |
5.2 结果 | 第45页 |
6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6.1 多糖的含量分析 | 第45页 |
6.2 甘露糖的含量分析 | 第45页 |
6.3 生物碱的含量分析 | 第45-46页 |
6.4 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 第46页 |
6.5 Cd和As的含量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