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研究 | 第11-13页 |
1.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 | 第14-15页 |
1.3.4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2.2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长尾理论 | 第19-20页 |
2.2.2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0-21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1页 |
2.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1-24页 |
2.3.1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储蓄业务的直接冲击 | 第21-22页 |
2.3.2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支付领域主导地位的冲击 | 第22页 |
2.3.3 互联网金融使银行用户金融需求信息链断裂 | 第22-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24-33页 |
3.1 国内外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典型模式与案例 | 第24-29页 |
3.1.1 传统业务互联网化 | 第24-26页 |
3.1.2 建立电商平台 | 第26-28页 |
3.1.3 多方合作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1.4 直销银行运营模式 | 第28-29页 |
3.2 国外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经验 | 第29-30页 |
3.3 国内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经验 | 第30-31页 |
3.3.1 国有大型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经验 | 第30-31页 |
3.3.2 中小型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 | 第31页 |
3.4 国内外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启示 | 第31-33页 |
3.4.1 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设施 | 第31页 |
3.4.2 加速产品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 | 第31-32页 |
3.4.3 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宣传力度 | 第32-33页 |
第4章 交通银行Z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33-48页 |
4.1 交通银行Z分行基本概况 | 第33页 |
4.2 Z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 第33-37页 |
4.3 基于PEST模型的环境分析 | 第37-41页 |
4.3.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4.3.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8-40页 |
4.3.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40-41页 |
4.3.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41页 |
4.4 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 | 第41-46页 |
4.4.1 机遇分析 | 第42-43页 |
4.4.2 威胁分析 | 第43-44页 |
4.4.3 优势分析 | 第44-45页 |
4.4.4 劣势分析 | 第45-46页 |
4.5 交通银行Z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 第46-48页 |
4.5.1 风控严格制约创新 | 第46-47页 |
4.5.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第47页 |
4.5.3 数据技术储备不足 | 第47页 |
4.5.4 业务流程复杂繁琐 | 第47-48页 |
第5章 交通银行Z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策略 | 第48-54页 |
5.1 交通银行Z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0页 |
5.1.1 建立互联网思维,根据需求创新产品 | 第48-49页 |
5.1.2 强化人才机制建设,引进专业团队 | 第49页 |
5.1.3 加强业务合作,充分利用优势科技 | 第49-50页 |
5.1.4 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 | 第50页 |
5.2 交通银行Z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制度保障 | 第50-54页 |
5.2.1 构建信贷风险大数据系统 | 第51-52页 |
5.2.2 建立多层次风险控制体系 | 第52页 |
5.2.3 优化分行内部的组织架构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