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制动盘织构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盘式制动器热机耦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树脂基复合摩擦材料简述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制动盘材料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 第21-31页 |
2.1 QT600小样与树脂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 | 第21-27页 |
2.1.1 激光烧蚀及表面织构简介 | 第21-22页 |
2.1.2 试验材料和制备 | 第22-25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1.4 摩擦系数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2.2 QT600整盘与树脂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 | 第27-29页 |
2.2.1 试验材料和制备 | 第27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2.2.3 摩擦系数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QT600小样热机耦合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 第31-43页 |
3.1 热机耦合理论模型建立 | 第31-35页 |
3.1.1 试验小样制动副简化 | 第31-32页 |
3.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1.3 摩擦热流和分配系数 | 第33页 |
3.1.4 对流换热系数 | 第33-34页 |
3.1.5 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3.2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5-38页 |
3.2.1 无织构模型温度场分析 | 第35-36页 |
3.2.2 织构模型温度场分析 | 第36-38页 |
3.3 应力场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38-42页 |
3.3.1 无织构模型应力场分析 | 第38-40页 |
3.3.2 织构模型应力场分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QT600整盘热机耦合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 第43-61页 |
4.1 热机耦合理论模型建立 | 第43-47页 |
4.1.1 盘式制动器制动副简化 | 第43-44页 |
4.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1.3 摩擦热流和分配机制 | 第44-45页 |
4.1.4 对流换热系数 | 第45-46页 |
4.1.5 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4.2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47-54页 |
4.2.1 无织构模型温度场分析 | 第47-51页 |
4.2.2 织构模型温度场分析 | 第51-54页 |
4.3 应力场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54-60页 |
4.3.1 无织构模型应力场分析 | 第54-57页 |
4.3.2 织构模型应力场分析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QT600制动副材料磨损研究 | 第61-71页 |
5.1 磨损形式简介 | 第61-62页 |
5.1.1 刹车片磨损形式 | 第61页 |
5.1.2 制动盘失效形式 | 第61-62页 |
5.2 QT600小样磨损分析 | 第62-66页 |
5.2.1 刹车片的磨损体积分析 | 第62-64页 |
5.2.2 小样摩擦磨损后的表面微观形貌 | 第64-66页 |
5.3 QT600整盘磨损分析 | 第66-69页 |
5.3.1 刹车片磨损率分析 | 第66页 |
5.3.2 刹车片摩擦前后表面SEM图像和EDX光谱 | 第66-68页 |
5.3.3 刹车片摩擦前后的微观硬度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