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垂向迁移规律研究--以查干幅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0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2.2 工作安排 | 第11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17页 |
3.1 自然景观概况 | 第12-13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12-13页 |
3.1.2 地貌、气候及水系 | 第13页 |
3.1.3 景观划分 | 第13页 |
3.2 区域矿产地质概况 | 第13-17页 |
3.2.1 地质构造概况 | 第13-15页 |
3.2.2 地层概况 | 第15-16页 |
3.2.3 岩浆岩 | 第16-17页 |
3.2.4 矿产概论 | 第17页 |
第四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4.1 点位布置 | 第17-18页 |
4.2 定点测地工作 | 第18页 |
4.3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4.3.1 水系沉积物采集 | 第18页 |
4.3.2 土壤样品采集 | 第18页 |
4.3.3 第四纪覆盖区 | 第18页 |
第五章 风沙草原景观表生介质地球化学特征 | 第18-25页 |
5.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第19-23页 |
5.1.1 土壤分层特征 | 第19-20页 |
5.1.2 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 第20-22页 |
5.1.2.1 土壤不同粒径区间差异对比 | 第20-21页 |
5.1.2.2 同一粒级区间样品差异对比 | 第21-22页 |
5.1.3 风成沙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23页 |
5.2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25页 |
5.2.1 水系沉积物形成模式 | 第23-24页 |
5.2.2 粒级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5.3 小结 | 第25页 |
第六章 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迁移规律研究 | 第25-64页 |
6.1 “高程校正系数法”概念 | 第26-27页 |
6.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7-29页 |
6.2.1 数据预处理 | 第27-28页 |
6.2.2 元素均值高程图 | 第28页 |
6.2.3 单元素异常图 | 第28-29页 |
6.2.4 组合异常图 | 第29页 |
6.3 查干沐沦幅 | 第29-41页 |
6.3.1 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29-34页 |
6.3.1.1 单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30-32页 |
6.3.1.2 组合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32-34页 |
6.3.2 制图效果对比 | 第34-41页 |
6.3.2.1 单元素异常图对比研究 | 第34-38页 |
6.3.2.2 组合异常图效果研究 | 第38-41页 |
6.4 大板镇幅 | 第41-53页 |
6.4.1 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41-46页 |
6.4.1.1 单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41-44页 |
6.4.1.2 组合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44-46页 |
6.4.2 制图效果对比 | 第46-53页 |
6.4.2.1 单元素异常图对比研究 | 第46-50页 |
6.4.2.2 组合异常图对比研究 | 第50-53页 |
6.5 幸福之路幅 | 第53-64页 |
6.5.1 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53-57页 |
6.5.1.1 单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53-56页 |
6.5.1.2 组合元素高程曲线图 | 第56-57页 |
6.5.2 制图效果对比 | 第57-64页 |
6.5.2.1 单元素异常图对比研究 | 第58-61页 |
6.5.2.2 组合异常图对比研究 | 第61-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