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带斜向肋板的钢/尼龙夹层板抗侵彻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第16-20页
        1.2.1 侵彻的研究第16-17页
        1.2.2 斜侵彻的研究第17-18页
        1.2.3 夹层板的研究第18-19页
        1.2.4 夹层板抗侵彻性能的研究第19-20页
    1.3 夹层板芯材的选用第20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0-23页
第2章 侵彻实验方案设计第23-37页
    2.1 概述第23页
    2.2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第23-29页
        2.2.1 钢板的材料性能试验第23-26页
        2.2.2 尼龙的材料性能试验第26-29页
    2.3 弹体侵彻靶板的实验设计第29-35页
        2.3.1 试验装置第29-31页
        2.3.2 弹体及弹托设计第31-32页
        2.3.3 靶板的设计与制备第32-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弹体对靶板的侵彻实验研究第37-53页
    3.1 概述第37页
    3.2 靶板形式及抗侵彻性能评价方法第37-39页
        3.2.1 侵彻和靶板的分类及靶板失效形式第37-39页
        3.2.2 靶板抗侵彻性能评价指标第39页
    3.3 钢板的侵彻实验第39-46页
        3.3.1 弹体垂直侵彻钢靶板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4页
        3.3.2 弹体倾斜侵彻钢靶板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46页
    3.4 尼龙侵彻实验第46-51页
        3.4.1 单层尼龙靶板的侵彻实验第46-47页
        3.4.2 尼龙板与钢板组合侵彻实验第47-49页
        3.4.3 夹层板半边模型的侵彻实验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带斜向肋板的钢/尼龙夹层板侵彻响应数值方法第53-63页
    4.1 概述第53页
    4.2 侵彻实验的数值模型建立第53-56页
        4.2.1 有限元软件LS-DYNA简介第53-54页
        4.2.2 夹层板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4-56页
    4.3 侵彻实验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第56-61页
        4.3.1 单层钢靶板的实验验证第56-59页
        4.3.2 夹层板半边模型的实验验证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肋板布置方式对带斜向肋板的夹层板抗侵彻性能影响第63-72页
    5.1 概述第63页
    5.2 夹层板的数值模型第63-66页
    5.3 衡量夹层板抗侵彻性能的方法研究第66-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基于剩余速度下带斜向肋板的夹层板抗侵彻性能研究第72-94页
    6.1 概述第72页
    6.2 肋板厚度布置对夹层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第72-82页
        6.2.1 肋板倾斜15°时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研究第72-76页
        6.2.2 肋板倾斜30°时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研究第76-79页
        6.2.3 肋板倾斜45°时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研究第79-82页
    6.3 面板厚度布置对夹层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第82-91页
        6.3.1 肋板倾斜15°时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研究第82-85页
        6.3.2 肋板倾斜30°时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研究第85-87页
        6.3.3 肋板倾斜45°时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研究第87-89页
        6.3.4 不同肋板角度下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对比第89-91页
    6.4 本章小节第91-94页
第7章 带斜向肋板的钢/尼龙夹层板对弹体偏角影响研究第94-108页
    7.1 概述第94页
    7.2 弹头形式对偏角的影响研究第94-97页
    7.3 弹体初速度对偏角的影响研究第97-98页
    7.4 肋板倾斜角度对弹体偏角的影响研究第98-100页
    7.5 肋板厚度布置对弹体偏角的影响研究第100-105页
        7.5.1 前肋板厚度对偏角的影响第100-101页
        7.5.2 后肋板厚度对偏角的影响第101-103页
        7.5.3 前后肋板厚度对偏角的影响对比第103-105页
    7.6 本章小结第105-108页
总结与展望第108-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有机小分子修饰的Ag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垂向迁移规律研究--以查干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