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桥梁试验与设备论文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组合结构研究概况第11-17页
        1.2.1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概念及特点第11-13页
        1.2.2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状况第13-16页
        1.2.3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状况第16-17页
    1.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概况第17-21页
        1.3.1 无粘结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第17-19页
        1.3.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的计算理论第22-30页
    2.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体系的构成第22-23页
    2.2 组合梁截面应力分析第23-24页
    2.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破坏形态第24-25页
    2.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第25-29页
        2.4.1 普通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第25-26页
        2.4.2 无粘结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第26页
        2.4.3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第26-28页
        2.4.4 无粘结与有粘结预应力筋应力的对比分析第28-29页
    2.5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试验第30-38页
    3.1 试验梁的设计与制作第30-32页
    3.2 测点布置及测试内容第32-34页
        3.2.1 工字梁第32-33页
        3.2.2 组合箱梁第33-34页
    3.3 加载及加载方式第34-36页
    3.4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有限元分析第38-48页
    4.1 有限元简介第38-39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4.2.1 软件简介第39页
        4.2.2 模型的单元的选择第39-40页
        4.2.3 模型建立的方法第40页
        4.2.4 模型建立第40-41页
    4.3 模型分析结果第41-46页
        4.3.1 工字梁模型结果第41-43页
        4.3.2 组合箱梁模型结果第43-46页
    4.4 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48-70页
    5.1 工字梁结果第48-54页
        5.1.1 试验梁现象描述第48页
        5.1.2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第48-50页
        5.1.3 混凝土应力分析第50页
        5.1.4 受拉区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分析第50-52页
        5.1.5 预应力钢绞线应力增量分析第52-53页
        5.1.6 竖向裂缝开展分析第53-54页
    5.2 组合箱梁结果第54-67页
        5.2.1 试验梁现象描述第54-56页
        5.2.2 荷载挠度曲线第56-58页
        5.2.3 混凝土应力分析第58-60页
        5.2.4 受拉区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分析第60-63页
        5.2.5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应力增量的分析第63-66页
        5.2.6 竖向裂缝开展分析第66-67页
    5.3 小结第67-70页
第六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工程实例第70-80页
    6.1 工程概况第70-71页
    6.2 有限元模拟第71页
    6.3 荷载试验第71-79页
        6.3.1 试验方案第71-74页
        6.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4-79页
    6.4 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7.1 结论第80页
    7.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地区地铁隧道顶部空洞对隧道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轴辐式公路物流网络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