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关于高校债务规模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全国公立高校的研究 | 第12页 |
·关于地方公立高校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高校债务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对于高校的影响研究 | 第13页 |
·对于银行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对于政府影响的研究 | 第14页 |
·关于高校债务的成因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高校债务化解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外高校债务风险防范措施 | 第15页 |
·国内高校债务化解研究 | 第15-1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第16页 |
·多学科交叉分析 | 第16页 |
·访谈方法 | 第16页 |
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思考与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1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软预算约束理论 | 第18页 |
2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地方综合性大学 | 第18页 |
·高校债务与高校贷款 | 第18页 |
·高校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系数 | 第18-1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地方高校债务的形成 | 第20-25页 |
1 案例高校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2 案例高校的债务形成 | 第20-21页 |
·案例高校债务形成的过程 | 第20-21页 |
·案例高校债务的构成 | 第21页 |
·案例高校银行贷款的来源 | 第21页 |
3 案例高校利息负担 | 第21-22页 |
4 案例高校债务风险 | 第22-24页 |
·贷款规模风险指数测算方法 | 第22-23页 |
·非限定性净收入的确定 | 第22-23页 |
·非限定收支的设定 | 第23页 |
·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 | 第23页 |
·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 | 第23页 |
·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 | 第23页 |
·贷款风险指数测算及评价 | 第23-24页 |
·案例高校贷款风险指数测算及评价 | 第2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地方高校债务的成因 | 第25-31页 |
1 政府的原因 | 第25-28页 |
·特殊社会背景的影响 | 第25页 |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 第25-26页 |
·学费标准过低 | 第26-27页 |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影响 | 第27页 |
·高校管理者责任缺位 | 第27-28页 |
2 高校的原因 | 第28-29页 |
·对于高校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 第28页 |
·软预算约束现象 | 第28-29页 |
·学校建设任务繁重 | 第29页 |
3 银行的原因 | 第29-30页 |
·银行自身利益诉求 | 第29-30页 |
·银行对高校偿债能力过于乐观 | 第3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地方高校债务的影响 | 第31-37页 |
1 地方高校债务的积极影响 | 第31-33页 |
·对政府的积极影响 | 第31页 |
·缓解了教育供需矛盾 | 第31页 |
·缓解了政府财政的压力 | 第31页 |
·对高校的积极影响 | 第31-32页 |
·形成了土地、校舍、设备以及人才等优质资源 | 第31-32页 |
·增强了办学实力 | 第32页 |
·对银行的积极影响 | 第32-33页 |
·银行在案例高校网点大幅度增加 | 第32页 |
·银行业务的拓展情况 | 第32-33页 |
·银行贷款业务的拓展情况 | 第33页 |
2 地方高校债务的负面影响 | 第33-36页 |
·对于政府的负面影响 | 第33-34页 |
·地方高校的债务最终体现为政府的责任 | 第33页 |
·影响社会的安定 | 第33-34页 |
·对于学校的负面影响 | 第34-35页 |
·增加高校的财务负担压力 | 第34页 |
·学校财务持续恶化 | 第34页 |
·影响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4-35页 |
·高校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 | 第35页 |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 第35页 |
·对于银行的负面影响 | 第35-36页 |
·高校债务的风险直接体现为银行的金融风险 | 第35-36页 |
·影响银行资金的周转与业绩的考核 | 第36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地方高校债务的化解 | 第37-48页 |
1 关于地方高校的偿债能力 | 第37-41页 |
·研究假定 | 第37-39页 |
·关于案例高校贷款规模的假定 | 第37-38页 |
·关于银行贷款利率调整与高校利息支付能力的假定 | 第38页 |
·关于案例高校收入增长情况的假定 | 第38页 |
·关于案例高校支出变化情况的假定 | 第38-39页 |
·案例高校财务收支状况的测算 | 第39-40页 |
·案例高校债务偿还能力测算 | 第40页 |
·案例高校债务偿还能力测算的基本结论 | 第40-41页 |
2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化解的主体 | 第41-44页 |
·高校债务偿还的理论依据 | 第41页 |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偿还责任的思考 | 第41-44页 |
·统一对地方高校地位、作用与各级政府责任的认识 | 第42-43页 |
·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分担的高校债务化解机制,中央财政应承担主要责任 | 第43-44页 |
3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偿还的时机 | 第44-45页 |
·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应立即启动 | 第44页 |
·地方高校债务化解的时机已经成熟 | 第44-45页 |
4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化解的方式 | 第45-46页 |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对象的确定 | 第45页 |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化解试点对象的确定问题 | 第45-46页 |
·关于地方高校债务化解的方式问题 | 第46页 |
5 地方高校债务化解的措施建议 | 第46-47页 |
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