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2.1 单机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1.2.2 系统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3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 第20-22页 |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1.3.2 解决思路 | 第21-22页 |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5页 |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融合寿命数据和专家信息的单机剩余寿命预测 | 第25-37页 |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 2.2 寿命数据和专家信息的融合 | 第26-29页 |
| 2.2.1 专家信息的处理 | 第26-27页 |
| 2.2.2 参数的先验分布的推导 | 第27-28页 |
| 2.2.3 参数的后验分布的推导 | 第28-29页 |
| 2.3 单机剩余寿命的预测 | 第29-30页 |
| 2.4 示例分析 | 第30-32页 |
| 2.5 仿真验证 | 第32-3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融合寿命数据和性能退化数据的单机剩余寿命预测 | 第37-55页 |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 3.2 基于寿命数据和性能退化数据的联合建模 | 第38-42页 |
| 3.2.1 线性漂移Wiener过程 | 第38-40页 |
| 3.2.2 融合寿命数据和性能退化数据的建模方法 | 第40-42页 |
| 3.3 剩余寿命的预测 | 第42-44页 |
| 3.3.1 线性漂移Wiener过程的更新 | 第42-43页 |
| 3.3.2 产品剩余寿命的预测 | 第43-44页 |
| 3.4 参数估计 | 第44-47页 |
| 3.4.1 MCMC方法—Gibbs抽样 | 第44-46页 |
| 3.4.2 参数μ和σ的估计 | 第46-47页 |
| 3.5 示例分析 | 第47-54页 |
| 3.5.1 数据预处理 | 第48-50页 |
| 3.5.2 红外地敏单机剩余寿命预测 | 第50-5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卫星平台分系统的剩余寿命预测 | 第55-76页 |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 4.2 可靠性结构剩余寿命分布的确定 | 第56-66页 |
| 4.2.1 串联系统 | 第56-58页 |
| 4.2.2 并联系统 | 第58-61页 |
| 4.2.3 表决系统 | 第61-64页 |
| 4.2.4 冷备系统 | 第64-66页 |
| 4.3 卫星平台分系统可靠性框图建模 | 第66-67页 |
| 4.4 卫星平台分系统剩余寿命预测 | 第67-69页 |
| 4.4.1 卫星平台分系统剩余寿命分布的确定 | 第67-68页 |
| 4.4.2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剩余寿命预测流程 | 第68-69页 |
| 4.5 示例分析 | 第69-7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5.1 总结 | 第76-77页 |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