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 第15-24页 |
1.2.1 液氧液甲烷姿轨控动力系统研究 | 第15-18页 |
1.2.2 动力学模型 | 第18-20页 |
1.2.3 动力学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20-21页 |
1.2.4 低温推进剂在管路中两相流动过程研究 | 第21-22页 |
1.2.5 液体火箭发动机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 第22-23页 |
1.2.6 传热和两相流动对发动机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液氧液甲烷姿轨控动力系统方案研究 | 第27-3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供应系统选择 | 第27-28页 |
2.3 低温推进剂管理方案 | 第28-30页 |
2.3.0 温度控制 | 第28页 |
2.3.1 低温推进剂贮箱压力控制 | 第28-29页 |
2.3.2 低温推进剂输送系统 | 第29-30页 |
2.4 系统原理图 | 第30-31页 |
2.5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 | 第31-33页 |
2.5.1 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AMESim | 第31-32页 |
2.5.2 仿真模块的二次开发 | 第32-33页 |
2.5.3 完成液氧液甲烷姿轨控动力系统仿真的步骤 | 第33页 |
2.6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低温推进剂管路中流动过程建模与仿真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低温推进剂预冷充填的分布特性 | 第35-36页 |
3.3 两相流动管路流动和传热的动力学模型 | 第36-40页 |
3.3.1 低温推进剂的模型:均相流 | 第36-37页 |
3.3.2 管路的动力学模型 | 第37-40页 |
3.3.3 阀门及喷嘴的动力学模型 | 第40页 |
3.4 单管充填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液氧液甲烷姿轨控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与分析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系统部组件的动力学模型 | 第46-53页 |
4.2.1 液体管路动力学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推进剂贮箱的动力学模型 | 第48-49页 |
4.2.3 管路三通的动力学模型 | 第49页 |
4.2.4 电磁阀的动力学模型 | 第49-50页 |
4.2.5 喷注器的动力学模型 | 第50-51页 |
4.2.6 推力室的动力学模型 | 第51-53页 |
4.3 液氧液甲烷姿轨控动力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 第53-63页 |
4.3.1 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53页 |
4.3.2 水击特性分析 | 第53-56页 |
4.3.3 过渡过程响应特性分析 | 第56-60页 |
4.3.4 过渡过程响应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3页 |
4.3.5 干扰作用下系统响应特性分析 | 第63页 |
4.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构壁面传热对发动机启动过程的影响 | 第65-72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5.2.1 建模假设 | 第66页 |
5.2.2 部件的动力学模型 | 第66-67页 |
5.2.3 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67页 |
5.3 考虑结构壁面传热及推进剂相变的动态过程仿真 | 第67-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A 液氧液甲烷全姿轨控动力系统参数设置 | 第82-83页 |
附录B 考虑结构壁面传热和推进剂相变的发动机系统启动过程的初始化参数设置 | 第83-8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