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转录调节因子NUPR1在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耐药性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第13-15页
前言第15-18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5-16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6-18页
一、NUPR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的自噬变化第18-45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9-37页
        1.1.1 细胞系第19页
        1.1.2 乳腺癌患者组织芯片第19页
        1.1.3 主要实验仪器第19-20页
        1.1.4 主要实验试剂与抗体第20-21页
        1.1.5 RT-PCR实验第21-24页
        1.1.6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第24-27页
        1.1.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第27-29页
        1.1.8 BrdU细胞增殖实验第29页
        1.1.9 shRNA下调目的基因质粒的构建第29-34页
        1.1.10 慢病毒的包被与感染细胞第34-35页
        1.1.11 细胞培养第35-36页
        1.1.12 生物统计分析第36-37页
    1.2 结果第37-42页
        1.2.1 NUPR1在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曲线相关第37-40页
        1.2.2 三苯氧胺耐药性产生过程中乳腺癌细胞的自噬变化第40-42页
    1.3 讨论第42-43页
        1.3.1 NUPR1在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曲线相关第42页
        1.3.2 三苯氧胺耐药性产生过程中乳腺癌细胞的自噬变化第42-43页
    1.4 小结第43-45页
二、NUPR1在介导乳腺癌细胞耐药性中的生物学功能第45-67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45-56页
        2.1.1 细胞系第45-46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6页
        2.1.3 主要实验试剂与抗体第46-48页
        2.1.4 构建质粒第48页
        2.1.5 Immunoblot实验第48-50页
        2.1.6 BrdU细胞增殖实验第50-51页
        2.1.7 细胞侵袭实验第51-52页
        2.1.8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第52页
        2.1.9 检测细胞周期实验第52-53页
        2.1.10 Cell Viability实验第53-54页
        2.1.11 β-半乳糖苷酶(GLB1)活性检测实验第54页
        2.1.12 小鼠体内成瘤实验第54-55页
        2.1.13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第55-56页
        2.1.14 Lyso-Tracker Red和MDC染色第56页
    2.2 结果第56-64页
        2.2.1 下调NUPR1后导致自噬溶酶体的降解途径受阻第56-60页
        2.2.2 下调NUPR1后细胞的恶性表型显著下降并触发早熟性衰亡第60-64页
    2.3 讨论第64-66页
        2.3.1 下调NUPR1后导致自噬溶酶体的降解途径受阻第64-65页
        2.3.2 下调NUPR1后细胞的恶性表型显著下降并触发早熟性衰亡第65-66页
    2.4 小结第66-67页
三、NUPR1干预自噬途径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第67-95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67-81页
        3.1.1 细胞系第67页
        3.1.2 主要实验仪器第67-68页
        3.1.3 主要实验试剂与抗体第68-69页
        3.1.4 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第69-72页
        3.1.5 免疫共沉淀(Co-IP)第72-73页
        3.1.6 in situ PLA实验第73-74页
        3.1.7 免疫荧光实验(IF)第74页
        3.1.8 Luciferase实验(荧光素酶检测实验)第74-75页
        3.1.9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第75-76页
        3.1.10 ChIP Re ChIP实验第76-79页
        3.1.11 凝胶迁移实验(EMSA)第79-81页
    3.2 结果第81-90页
        3.2.1 NUPR1结合ESR1蛋白分子的鉴定第81-85页
        3.2.2 NUPR1/ESR1复合物介导乳腺癌三苯氧胺耐药性的调控机制探究第85-90页
    3.3 讨论第90-93页
        3.3.1 NUPR1结合ESR1蛋白分子的鉴定第90-91页
        3.3.2 NUPR1/ESR1复合物介导乳腺癌三苯氧胺耐药性的调控机制探究第91-93页
    3.4 小结第93-95页
全文结论第95-97页
论文创新点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6-107页
综述 自噬在乳腺癌及其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第107-123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h17/Treg细胞表达失衡在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下一篇:TBX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