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民办学校教师无序流动问题研究--以松江区X学校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2页
        (一)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第9-10页
        (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第10-11页
        (三)民办学校教师无序流动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为优化民办学校的制度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第13页
        (二)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民办学校的保障制度提供借鉴第13页
        (三)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度和法规的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第13-14页
    三、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一)教师流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第14-15页
        (二)研究呈现多学科多视角第15-17页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多样化第17页
        (四)现有研究的借鉴与思考第17-18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页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9-21页
        (一)研究内容第19-20页
        (二)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一章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1-27页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第21-24页
        (一)民办学校第21-22页
        (二)教师无序流动第22-23页
        (三)制度第23-24页
    二、理论基础第24-27页
        (一)制度影响着人的发展第24-25页
        (二)制度生成社会秩序第25页
        (三)制度具有生命周期第25-27页
第二章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第27-37页
    一、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特点第27-29页
        (一)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第27页
        (二)自主流动的多,政策性流动的少第27-28页
        (三)单向、上位性流动多,双向流动性弱第28页
        (四)优质教师流动性强,没有编制的教师流动性大第28-29页
        (五)无序流动较多,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第29页
    二、X学校教师队伍调研情况第29-32页
        (一)X学校基本情况第29-30页
        (二)对X学校调研的情况介绍第30页
        (三)X学校教师结构分析第30-32页
    三、X学校教师流动现状分析第32-35页
        (一)从队伍质量来看,教师流动不均衡第32-33页
        (二)从流动去向上看,流到公办学校的多第33页
        (三)从流动原因上看,影响流动的因素较多第33-35页
    四、教师流动对学校的影响第35-37页
        (一)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第35页
        (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第35-36页
        (三)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下降第36-37页
第三章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制度因素分析第37-44页
    一、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政策背景第37-38页
    二、国家政策: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根本性因素第38-42页
        (一)民办学校法律属性存在不确定性第38-40页
        (二)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保障有待政策支持第40-42页
    三、地方政策:民办学校教师无序流动的动力性因素第42页
        (一)各地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度不同第42页
        (二)支持民办学校的地方政策不尽相同第42页
    四、学校制度: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直接性因素第42-44页
        (一)举办者难以落实政策规定第42-43页
        (二)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第43-44页
第四章 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出路探索第44-50页
    一、国家层面:强化政策设计,加强规范和引导第44-45页
        (一)明确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类别第44页
        (二)明确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属性第44-45页
        (三)健全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保障制度第45页
        (四)加强对民办教育协会的扶持和引导第45页
    二、地方层面:加大政策执行,加强落实和保障第45-47页
        (一)为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提供政策保障第46页
        (二)搭建教师发展交流平台第46-47页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第47页
    三、学校层面:优化学校制度环境,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第47-50页
        (一)学校优化自身发展第47-48页
        (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第48页
        (三)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第48页
        (四)完善教师保障机制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82页
    附录一 :调查问卷及结果(X学校在职教师)第56-70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70-74页
    附录三 :调查及访谈内容整理(节选)第74-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SX省为例
下一篇: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材“课题学习”编写特点研究--以人教版、北师版和华师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