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关于企业品牌 | 第13页 |
1.2.2 关于企业品牌国际化 | 第13-14页 |
1.2.3 关于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 | 第14-16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2.1 品牌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 第19-20页 |
2.1.1 品牌的全球认知度 | 第19页 |
2.1.2 品牌经营国际化比重 | 第19-20页 |
2.1.3 品牌价值 | 第20页 |
2.1.4 品牌国际化的区域分布 | 第20页 |
2.2 品牌国际化的方法和途径 | 第20-22页 |
2.2.1 要素模式方法 | 第20-21页 |
2.2.2 战略模式方法 | 第21页 |
2.2.3 联盟模式方法 | 第21-22页 |
第3章 中国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现状与问题 | 第22-28页 |
3.1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发展状况 | 第22-24页 |
3.1.1 国际化品牌数量少 | 第22页 |
3.1.2 品牌影响力较弱 | 第22-23页 |
3.1.3 品牌竞争力不强 | 第23-24页 |
3.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基本模式 | 第24-27页 |
3.2.1 OEM模式 | 第25页 |
3.2.2 单一品牌模式 | 第25-26页 |
3.2.3 多品牌模式 | 第26页 |
3.2.4 其他品牌模式 | 第26-27页 |
3.3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问题所在 | 第27-28页 |
第4章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 第28-42页 |
4.1 市场进入路径 | 第28-31页 |
4.1.1 从不发达市场到发达市场 | 第28-30页 |
4.1.2 以发达市场为开端 | 第30页 |
4.1.3 中间路径及其他模式 | 第30-31页 |
4.2 品牌成长路径 | 第31-39页 |
4.2.1 格兰仕的贴牌转自主品牌模式 | 第31-33页 |
4.2.2 TCL的品牌收购模式 | 第33-37页 |
4.2.3 双星的贴牌+创牌模式 | 第37-39页 |
4.3 品牌国际化不同路径的比较 | 第39-40页 |
4.4 联盟战略—品牌国际化新趋势 | 第40-42页 |
第5章 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2-47页 |
5.1 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动因 | 第42-43页 |
5.2 企业路径选择的客观影响因素 | 第43-47页 |
5.2.1 产品的特点、品质以及质量 | 第43页 |
5.2.2 企业自身发展特点 | 第43-44页 |
5.2.3 行业技术特点、产业成熟度以及行业基础 | 第44-45页 |
5.2.4 不同市场环境的差异性 | 第45-46页 |
5.2.5 品牌国家形象 | 第46-47页 |
第6章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 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6.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对策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