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部分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鉴定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1 前言第11-28页
    1.1 水稻杂种优势第11页
    1.2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第11-15页
        1.2.1 显性假说第11-12页
        1.2.2 超显性假说第12-13页
        1.2.3 上位性假说第13-14页
        1.2.4 其他理论假说第14-15页
    1.3 水稻产量配合力研究进展第15-19页
        1.3.1 配合力的概念、测定方法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2 杂交水稻产量相关配合力研究进展第16-19页
    1.4 杂种优势预测第19-25页
        1.4.1 亲本地理差异预测杂种优势第20页
        1.4.2 生理生化遗传学方法预测杂种优势第20-21页
        1.4.3 数量遗传学方法预测杂种优势第21-22页
        1.4.4 分子遗传学方法第22-25页
    1.5 杂种优势预测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25页
    1.6 远缘杂种优势研究与新种质的开发利用第25-27页
        1.6.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第26页
        1.6.2 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第26-27页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2.1 非洲稻基因渗入系的配合力与部分种间杂交稻的杂种优势第28-32页
        2.1.1 试验材料第28-29页
        2.1.2 试验方法第29-30页
        2.1.3 农艺性状的考查第30页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58页
    3.1 双亲配合力表现与F1的杂种优势表现第32-54页
        3.1.1 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变异第32-35页
        3.1.2 F1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第35-43页
        3.1.3 不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3.1.4 配合力分析第44-50页
        3.1.5 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相关性分析第50-52页
        3.1.6 各性状配合力的基因型方差第52-53页
        3.1.7 筛选获得的5个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第53-54页
    3.2 基于表型性状的亲本遗传多样性第54-58页
        3.2.1 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第54-57页
        3.2.2 亲本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第57-58页
4 小结与讨论第58-63页
    4.1 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性状间相关性第58-59页
    4.2 常规籼稻和非洲稻基因渗入系一般配合力与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第59-60页
    4.3 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相关性第60页
    4.4 农艺性状遗传特点第60-61页
    4.5 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研究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油杂12及其亲本对氮肥响应的差异与机制初探
下一篇:GhACBP4在棉花花药发育中的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