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特大悬索桥缩尺模型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悬索桥的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悬索桥主要构件的受力特性 | 第14-16页 |
·主索塔 | 第14页 |
·主索鞍 | 第14页 |
·主缆 | 第14-15页 |
·吊索 | 第15页 |
·索夹 | 第15页 |
·加劲梁 | 第15-16页 |
·模型试验研究目的及实际意义 | 第16-17页 |
·工程背景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模型试验简介及设计准则 | 第19-25页 |
·结构模型试验简介 | 第19-21页 |
·结构模型试验的历史 | 第19页 |
·结构实验的分类 | 第19-20页 |
·优点和局限性分析 | 第20页 |
·结构模型试验的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桥梁设计理论中计算机仿真分析和模型试验的关系 | 第21页 |
·模型设计相似定理 | 第21-23页 |
·模型相似条件 | 第23页 |
·矮寨大桥模型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矮寨大桥模型相似比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矮寨大桥建模说明及工况设计 | 第25-34页 |
·仿真分析建模说明 | 第25-27页 |
·建模说明 | 第25页 |
·作用荷载说明 | 第25-26页 |
·建模材料特性说明 | 第26-27页 |
·鞍座预偏量的计算 | 第27-28页 |
·空缆状态的确定 | 第28-29页 |
·索股的架设 | 第28页 |
·空缆线形的调整 | 第28-29页 |
·工况设计 | 第29-34页 |
·试验过程简介 | 第29页 |
·模型前期制作 | 第29-30页 |
·模型空缆架设 | 第30页 |
·岩锚索、轨索张拉 | 第30页 |
·轨索运梁安装 | 第30-31页 |
·桥面系安装 | 第31页 |
·二恒施工 | 第31页 |
·试验工况描述 | 第31-34页 |
第四章 矮寨大桥模型主要构件设计 | 第34-45页 |
·模型主索塔设计 | 第34-36页 |
·模型设计原则 | 第34页 |
·模型材料选择 | 第34页 |
·几何主体尺寸 | 第34-35页 |
·截面设计 | 第35-36页 |
·模型主索鞍设计 | 第36页 |
·模型设计原则 | 第36页 |
·顶推装置 | 第36页 |
·模型主缆设计 | 第36-38页 |
·模型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主缆设计 | 第37页 |
·主缆编缆 | 第37页 |
·主缆丝股长度 | 第37-38页 |
·模型吊索设计 | 第38-40页 |
·岩锚索 | 第38-39页 |
·其他吊索 | 第39页 |
·吊索长度 | 第39-40页 |
·模型索夹设计 | 第40-41页 |
·几何尺寸 | 第40页 |
·U 型吊耳 | 第40-41页 |
·中央扣索 | 第41页 |
·索夹的安装 | 第41页 |
·模型钢桁梁设计 | 第41-42页 |
·几何尺寸 | 第41-42页 |
·杆件设计 | 第42页 |
·节段连接 | 第42页 |
·模型索扣设计 | 第42-43页 |
·模型轨索设计 | 第43页 |
·模型运梁小车和吊鞍设计 | 第43页 |
·模型桥面板和纵梁 | 第43-44页 |
·模型主要材料参数表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矮寨大桥模型边界条件设计 | 第45-58页 |
·主缆锚固 | 第45-46页 |
·主缆锚固钢支架 | 第46-52页 |
·茶洞岸主缆锚固钢支架 | 第46-47页 |
·吉首岸主缆锚固钢支架 | 第47页 |
·吉首岸桩基承载力的计算 | 第47-52页 |
·索塔锚固 | 第52-53页 |
·茶洞岸索塔锚固钢支架 | 第52页 |
·吉首岸索塔锚固钢支架 | 第52-53页 |
·岩锚索锚固 | 第53页 |
·轨索锚固 | 第53-54页 |
·配重设计 | 第54-58页 |
·主缆配重 | 第54-55页 |
·钢桁架、桥面系、二恒配重 | 第55页 |
·索夹、吊杆配重 | 第55-56页 |
·轨索、猫道配重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矮寨大桥模型测试系统设计 | 第58-63页 |
·主缆测试系统 | 第58-60页 |
·主缆挠度观测 | 第58-60页 |
·主缆力测试 | 第60页 |
·索塔测试系统 | 第60-62页 |
·主索塔塔偏测试 | 第61页 |
·主索塔应力测试 | 第61-62页 |
·吊索索力测试系统 | 第62页 |
·轨索索力测试系统 | 第62-63页 |
第七章 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68页 |
·空缆架设阶段 | 第63-64页 |
·试验目标 | 第63页 |
·控制手段 | 第63页 |
·试验数据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页 |
·轨索张拉阶段 | 第64-65页 |
·试验目标 | 第64页 |
·试验数据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轨索运梁安装阶段 | 第65-68页 |
·试验目标 | 第66页 |
·试验数据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