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老城区空间形态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城市更新大环境影响第13页
        1.1.2 老城区新时期发展需求第13-14页
        1.1.3 开展城市设计的要求第14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5-18页
        1.3.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3.2 概念界定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第21-33页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第21-26页
        2.1.1 国内外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21-23页
        2.1.2 国内外城市更新相关研究第23-25页
        2.1.3 理论研究总结第25-26页
    2.2 国内外相关实践研究第26-32页
        2.2.1 国外相关实践研究第26-29页
        2.2.2 国内相关实践研究第29-32页
        2.2.3 实践研究总结第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老城区空间形态优化方法第33-55页
    3.1 老城区空间形态的特征分析第33-35页
        3.1.1 老城区空间形态特征第33-35页
        3.1.2 优化的必要性分析第35页
    3.2 老城区空间形态优化框架的构建第35-41页
        3.2.1 空间形态要素的构成第35-37页
        3.2.2 空间形态要素的提取第37-38页
        3.2.3 空间形态要素的分类第38-39页
        3.2.4 空间形态的优化框架第39-41页
    3.3 老城区空间形态优化方法的总结第41-54页
        3.3.1 功能空间调整第41-45页
        3.3.2 视觉空间塑造第45-51页
        3.3.3 认知空间强化第5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江浦街道老城区现状综合分析第55-72页
    4.1 江浦街道老城区发展背景介绍第55-58页
        4.1.1 地理区位第55页
        4.1.2 自然资源第55-56页
        4.1.3 历史沿革第56-58页
        4.1.4 文化资源第58页
    4.2 江浦街道老城区空间现状问题第58-70页
        4.2.1 用地结构杂乱第58-60页
        4.2.2 开敞空间缺乏第60-62页
        4.2.3 交通系统紊乱第62-64页
        4.2.4 界面缺少变化第64-67页
        4.2.5 城市特色弱化第67-70页
    4.3 现状空间形态问题的总结第70-71页
        4.3.1 影响形态变化的动因第70-71页
        4.3.2 空间现状问题的总结第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江浦街道老城区空间形态优化设计第72-96页
    5.1 老城区空间形态优化原则第72-73页
    5.2 功能空间的需求性调整第73-82页
        5.2.1 用地功能的更新第73-75页
        5.2.2 生态网络的构建第75-77页
        5.2.3 交通系统的完善第77-82页
    5.3 视觉空间的丰富性塑造第82-90页
        5.3.1 建筑高度的控制第82-85页
        5.3.2 天际线的优化第85-87页
        5.3.3 空间界面的协调第87-90页
    5.4 认知空间的延续性强化第90-95页
        5.4.1 领域属性的明确第90-92页
        5.4.2 路径识别性的加强第92-93页
        5.4.3 空间场所感的修复第93-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主要结论第96-97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附录第101-126页
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柳州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与规划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城市设计理念下的高铁新城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以洪泽高铁新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