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1.1 Nanog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1.1.1 Nanog基因的结构 | 第15-17页 |
1.1.2 Nanog基因的表达与定位 | 第17-21页 |
1.1.3 Nanog基因的调节通路 | 第21-23页 |
1.1.4 Nanog基因的功能 | 第23-25页 |
1.2 Oct4基因研究进展 | 第25-35页 |
1.2.1 Oct4基因的结构 | 第25-28页 |
1.2.2 Oct4基因的表达与定位 | 第28-29页 |
1.2.3 Oct4基因的调节通路 | 第29-31页 |
1.2.4 Oct4基因的功能 | 第31-35页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团头鲂nanog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鉴定 | 第37-99页 |
2.1 前言 | 第37-38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8-6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8-42页 |
2.2.2 RNA提取、nanog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 | 第42-47页 |
2.2.3 DNA提取、nanog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克隆 | 第47-49页 |
2.2.4 nanog基因的异构体序列克隆 | 第49页 |
2.2.5 nanog基因序列分析、多序列比对与进化树构建方法 | 第49-50页 |
2.2.6 nanog基因表达模式的RT-PCR和原位杂交分析方法 | 第50-55页 |
2.2.7 nanog基因在细胞中的核定位分析方法 | 第55页 |
2.2.8 Nanog抗体的制备与验证方法 | 第55-59页 |
2.2.9 nanog等外源干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对HepG2细胞的影响 | 第59-62页 |
2.2.10 斑马鱼nanog基因敲除与挽救对其胚胎表型和PGC的影响 | 第62-66页 |
2.3 结果 | 第66-94页 |
2.3.1 nanog基因序列克隆结果 | 第66-69页 |
2.3.2 nanog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 第69-71页 |
2.3.3 nanog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结果 | 第71-77页 |
2.3.4 nanog基因在细胞中的核定位分析结果 | 第77-78页 |
2.3.5 Nanog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验证结果 | 第78-85页 |
2.3.6 nanog及多因子过表达对HepG2细胞的影响分析结果 | 第85-90页 |
2.3.7 斑马鱼nanog基因敲除与挽救对斑马鱼的影响分析结果 | 第90-94页 |
2.4 讨论 | 第94-99页 |
第三章 团头鲂oct4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鉴定 | 第99-131页 |
3.1 前言 | 第9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99页 |
3.2.2 oct4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 | 第99-100页 |
3.2.3 oct4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方法 | 第100-101页 |
3.2.4 oct4基因在细胞中的核定位分析方法 | 第101-102页 |
3.2.5 Oct4抗体的制备与验证方法 | 第102-103页 |
3.2.6 oct4基因过表达对HepG2细胞的影响分析方法 | 第103页 |
3.3 结果 | 第103-124页 |
3.3.1 oct4基因的序列特征 | 第103-106页 |
3.3.2 oct4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 第106-109页 |
3.3.3 oct4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结果 | 第109-115页 |
3.3.4 oct4基因在细胞中的核定位分析结果 | 第115-116页 |
3.3.5 Oct4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验证结果 | 第116-122页 |
3.3.6 oct4基因过表达对HepG2细胞的影响分析结果 | 第122-124页 |
3.4 讨论 | 第124-131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63页 |
附录 | 第163-171页 |
附录一:文中所用相关图片与部分试剂配制方法 | 第163-170页 |
附录二: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170-171页 |
致谢 | 第171-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