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48页 |
1.1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 | 第13-17页 |
1.1.1 微胶囊自修复 | 第13-16页 |
1.1.2 微脉管自修复 | 第16-17页 |
1.2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 | 第17-35页 |
1.2.1 可逆共价键 | 第17-24页 |
1.2.2 可逆非共价键 | 第24-35页 |
1.3 自修复材料的应用 | 第35-39页 |
1.3.1 涂层材料与密封粘合剂 | 第35-36页 |
1.3.2 防腐材料 | 第36-37页 |
1.3.3 导电材料 | 第37-38页 |
1.3.4 药物/细胞传递 | 第38-3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第二章 基于钴-三氮唑的溶致变色自修复高分子 | 第48-65页 |
2.1 引言 | 第48-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2.2.1 实验试剂及物理测试 | 第50-51页 |
2.2.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1-52页 |
2.3 高分子配合物表征 | 第52-56页 |
2.3.1 配合物的结构分析 | 第52-55页 |
2.3.2 配合物的热力学分析 | 第55-56页 |
2.4 配合物的溶剂变色性质 | 第56-57页 |
2.5 配合物的自修复性质 | 第57-6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三章 基于铁-三氮唑的高度弹性自修复材料 | 第65-84页 |
3.1 引言 | 第65-6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3.2.1 实验试剂及物理测试 | 第66-67页 |
3.2.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67页 |
3.3 高分子配合物表征 | 第67-71页 |
3.3.1 高分子的配位结构 | 第67-69页 |
3.3.2 配合物的热力学分析 | 第69-71页 |
3.4 高分子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71-77页 |
3.4.1 不同分子量PDMS的影响 | 第71-72页 |
3.4.2 不同配比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3 不同拉伸速率和长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3.4.4 不同拉伸倍数的影响 | 第74-76页 |
3.4.5 拉伸的机理分析 | 第76-77页 |
3.5 高分子自修复性能的测试 | 第77-8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四章 基于锌-席夫碱动态配位键的高分子室温自修复材料 | 第84-103页 |
4.1 引言 | 第84-8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4.2.1 实验试剂及物理测试 | 第86页 |
4.2.2 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 | 第86-88页 |
4.3 高分子配合物表征 | 第88-92页 |
4.3.1 席夫碱配位结构的分析 | 第88-89页 |
4.3.2 高分子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89-90页 |
4.3.3 高分子配合物的热力学分析 | 第90-92页 |
4.4 高分子配合物的力学以及自修复性质 | 第92-100页 |
4.4.1 高分子配合物的力学性质 | 第92-93页 |
4.4.2 高分子配合物的自修复性质 | 第93-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附录 自修复电解质的合成研究 | 第104-109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