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蓝水绿水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16-25页 |
1.2.1 蓝水绿水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2.2 变化环境对蓝水绿水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1.2.3 流域蓝水绿水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5-26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31页 |
1.4.1 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26-27页 |
1.4.2 SWAT及其水量平衡方程 | 第27-28页 |
1.4.3 博弈分析与博弈建模 | 第28-30页 |
1.4.4 技术路线图 | 第30-31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43页 |
2.1 涟水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第31-35页 |
2.1.1 气候气象条件 | 第31-32页 |
2.1.2 地貌土壤概况 | 第32-33页 |
2.1.3 水文水系特征 | 第33-34页 |
2.1.4 水环境状况 | 第34-35页 |
2.2 涟水流域的社会经济情况 | 第35-39页 |
2.2.1 区域经济概况 | 第35页 |
2.2.2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5-36页 |
2.2.3 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36-37页 |
2.2.4 水利工程状况 | 第37-39页 |
2.2.5 水功能区划 | 第39页 |
2.3 涟水流域水文站点概况 | 第39-40页 |
2.4 涟水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 第40-41页 |
2.5 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涟水流域的应用 | 第41-43页 |
3 构建涟水流域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43-63页 |
3.1 数据资料来源 | 第43页 |
3.2 涟水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数据处理 | 第43-50页 |
3.2.1 土地利用数据重分类 | 第43-45页 |
3.2.2 构建土壤属性数据库 | 第45-49页 |
3.2.3 建立WXGEN天气发生器 | 第49-50页 |
3.3 涟水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设置 | 第50-56页 |
3.3.1 地理投影转换 | 第50-51页 |
3.3.2 DEM地形底图处理 | 第51页 |
3.3.3 水系校正 | 第51-52页 |
3.3.4 子流域划分 | 第52-53页 |
3.3.5 HRU划分 | 第53页 |
3.3.6 模拟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3.3.7 其他模型设置 | 第54-55页 |
3.3.8 水资源利用情景设置 | 第55-56页 |
3.4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6-59页 |
3.5 参数校准方法及过程 | 第59-61页 |
3.5.1 95PPU不确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3.5.2 目标函数与模拟评价指标 | 第60页 |
3.5.3 参数校准过程 | 第60-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过去30a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涟水流域蓝水绿水资源的影响 | 第63-74页 |
4.1 模拟情景设置 | 第63页 |
4.2 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蓝水绿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及贡献率 | 第63-65页 |
4.3 情景模拟的校准验证 | 第65-68页 |
4.3.1 定义校准验证期 | 第65页 |
4.3.2 模拟校准及验证 | 第65-68页 |
4.4 过去30a涟水流域蓝水绿水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4.4.1 情景A~E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4.2 情景F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4.4.3 情景G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未来60a气候变化情景下涟水流域蓝水绿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74-91页 |
5.1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设置 | 第74-75页 |
5.2 HadGEM2-AO大气模式的降尺度处理 | 第75页 |
5.3 MOD16蒸散发ET数据处理 | 第75-76页 |
5.4 蓝水绿水参数校准与验证 | 第76-79页 |
5.4.1 定义校准验证期 | 第76-77页 |
5.4.2 参数校准及验证 | 第77-79页 |
5.5 未来60a涟水流域蓝水绿水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79-89页 |
5.5.1 蓝水绿水的时间变化趋势 | 第79-84页 |
5.5.2 蓝水绿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84-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6 涟水流域蓝水绿水管理博弈建模及应用分析 | 第91-101页 |
6.1 流域蓝水绿水管理理念 | 第91-92页 |
6.1.1 绿水信贷及其博弈问题 | 第91页 |
6.1.2 蓝水绿水管理与绿水信贷补偿 | 第91-92页 |
6.2 流域蓝水绿水管理的博弈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92-93页 |
6.3 流域蓝水绿水管理博弈建模及博弈特征分析 | 第93-97页 |
6.3.1 识别定义博弈空间 | 第93页 |
6.3.2 蓝水绿水管理博弈结构分析 | 第93-96页 |
6.3.3 目标收益函数及其博弈约束条件 | 第96-97页 |
6.4 涟水流域实例应用分析 | 第97-100页 |
6.4.1 蓝水绿水管理情景设置 | 第97-98页 |
6.4.2 蓝水绿水管理的模拟计算结果 | 第98-99页 |
6.4.3 蓝水绿水管理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99-10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1-102页 |
7.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2页 |
7.3 讨论 | 第102-108页 |
7.3.1 蓝水绿水模拟的不确定性问题 | 第102-104页 |
7.3.2 SWAT蓝水绿水模拟的局限性及其尺度效应 | 第104-106页 |
7.3.3 涟水流域蓝水绿水的分析评述 | 第106页 |
7.3.4 流域蓝水绿水管理应用与适应性问题 | 第106-108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附录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