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航空器强度计算论文

复合材料干涉螺接结构损伤萌生与扩展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6页
    1.3 研究现状第16-25页
        1.3.1 复合材料分层行为分析第17-20页
        1.3.2 复合材料结构分层萌生与扩展机理研究第20-22页
        1.3.3 复合材料结构层内损伤与层间损伤耦合作用研究第22-24页
        1.3.4 复合材料连接结构损伤抑制及强度预测研究第24-25页
    1.4 文章架构与章节安排第25-28页
第二章 CFRP干涉螺接安装过程Ⅰ/Ⅱ型分层萌生机理研究第28-54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安装过程力学行为及分层萌生点分析第29-31页
        2.2.1 安装过程力学行为分析第29-30页
        2.2.2 分层原因及萌生点分析第30-31页
    2.3 轴向力引起的Ⅰ型分层机理分析第31-47页
        2.3.1 Ⅰ型临界分层力模型建立第32-35页
        2.3.2 摩擦力模型建立第35-36页
        2.3.3 分层判断模型建立第36页
        2.3.4 Ⅰ型分层有限元仿真分析第36-40页
        2.3.5 Ⅰ型分层试验研究第40-42页
        2.3.6 Ⅰ型分层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2-47页
    2.4 径向力引起的Ⅱ型分层机理分析第47-51页
        2.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8-49页
        2.4.2 Ⅱ型分层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9-51页
    2.5 分层影响分析第51-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CFRP干涉螺接安装过程损伤耦合机理研究第54-78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干涉螺接安装过程损伤机理有限元建模与分析第54-67页
        3.2.1 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模型第55-59页
        3.2.2 有限元实现方法第59-61页
        3.2.3 复合材料层间分层损伤模型第61-66页
        3.2.4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6-67页
    3.3 CFPR干涉螺接安装过程试验研究第67-69页
        3.3.1 试验准备第67-68页
        3.3.2 试验过程第68-69页
    3.4 损伤机理分析与讨论第69-76页
        3.4.1 安装过程插钉力分析第69-70页
        3.4.2 孔周应变分析第70页
        3.4.3 孔周应力分析第70-71页
        3.4.4 孔周层内损伤机理分析第71-75页
        3.4.5 孔周分层机理分析第75-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四章 预紧力对CFRP干涉螺接结构损伤机理影响研究第78-98页
    4.1 引言第78-79页
    4.2 CFRP干涉螺接拧紧力矩试验研究第79-82页
        4.2.1 试件准备第79-80页
        4.2.2 试验过程第80页
        4.2.3 扭矩—预紧力转化关系第80-82页
    4.3 CFRP干涉螺接预紧加载有限元仿真研究第82-83页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82-83页
        4.3.2 损伤模型构建与实现第83页
    4.4 干涉量与预紧力作用分析与讨论第83-97页
        4.4.1 螺母端扭矩系数标定第83-85页
        4.4.2 对多界面预紧力的影响第85-86页
        4.4.3 对孔壁接触压力的影响第86-87页
        4.4.4 对孔周变形的影响第87-89页
        4.4.5 对孔周损伤的影响第89-92页
        4.4.6 孔周损伤显微分析第92-95页
        4.4.7 垫圈挤压损伤分析第95-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CFRP干涉螺接加载过程损伤扩展与强度预测第98-128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CFRP干涉连接结构加载试验研究第99-101页
        5.2.1 试件准备第99页
        5.2.2 试验过程第99-101页
    5.3 CFRP干涉连接结构加载有限元研究第101-105页
        5.3.1 有限元模型构建第101-103页
        5.3.2 复合材料损伤模型第103页
        5.3.3 有限元收敛性控制方法第103-105页
    5.4 双搭接双剪切结构损伤分析与强度预测第105-112页
        5.4.1 孔周变形分析第105-106页
        5.4.2 孔周应力分析第106-107页
        5.4.3 孔周损伤分析第107-110页
        5.4.4 试验结果分析第110页
        5.4.5 载荷—位移曲线第110-112页
    5.5 单搭接单剪切结构损伤分析与强度预测第112-127页
        5.5.1 结构变形分析第113页
        5.5.2 孔周损伤分析第113-121页
        5.5.3 试验结果分析第121-124页
        5.5.4 载荷—位移曲线第124-126页
        5.5.5 加载过程预紧力变化第126-127页
    5.6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2页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第128-130页
        6.1.1 论文主要结论第128-130页
        6.1.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30页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从事科研工作情况第144-148页
    (1)发表论文情况第144页
    (2)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第144-145页
    (3)研究成果第145-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轴流压气机全三维粘性反问题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空间机动飞行器清除碎片任务规划与制导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