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的发展 | 第12-16页 |
1.3 计算流体力学在轴流压气机设计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4 轴流压气机全三维反问题设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9-24页 |
1.4.1 国外反问题设计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2 国内反问题设计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轴流压气机全三维流场数值求解方法 | 第27-59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27-30页 |
2.1.1 绝对坐标系下的Navier-Stokes方程 | 第27-29页 |
2.1.2 旋转坐标系下的Navier-Stokes方程 | 第29-30页 |
2.2 Navier-Stokes方程空间离散 | 第30-38页 |
2.2.1 对流通量空间离散JST中心格式 | 第31-33页 |
2.2.2 对流通量空间离散Steger-Warming迎风格式 | 第33-36页 |
2.2.3 粘性通量空间离散 | 第36-38页 |
2.3 时间推进 | 第38-43页 |
2.3.1 Runge-Kutta显式时间推进格式 | 第38-40页 |
2.3.2 LU-SGS隐式时间推进格式 | 第40-43页 |
2.4 加速收敛措施 | 第43-44页 |
2.4.1 当地时间步长 | 第43-44页 |
2.4.2 隐式残差光顺 | 第44页 |
2.5 湍流模型 | 第44-46页 |
2.6 边界条件 | 第46-54页 |
2.6.1 虚元 | 第46页 |
2.6.2 壁面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2.6.3 进口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2.6.4 出口边界条件 | 第48页 |
2.6.5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2.6.6 掺混面边界条件 | 第49-53页 |
2.6.7 内部交界面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2.7 轴流压气机计算网格生成 | 第54-56页 |
2.8 计算软件开发 | 第56-5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场数值求解方法验证 | 第59-75页 |
3.1 NASARotor67数值模拟验证 | 第59-65页 |
3.2 NASARotor37数值模拟验证 | 第65-69页 |
3.3 NASAStage35数值模拟验证 | 第69-71页 |
3.4 某型4级高压压气机数值模拟验证 | 第71-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轴流压气机反问题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75-97页 |
4.1 轴流压气机反问题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75-85页 |
4.1.1 载荷—叶片中弧面反问题设计方法 | 第76-82页 |
4.1.2 静压—叶片型线反问题设计方法 | 第82-85页 |
4.2 轴流压气机反问题设计流程 | 第85-88页 |
4.3 轴流压气机反问题设计方法验证 | 第88-95页 |
4.3.1 载荷—叶片中弧面反问题设计方法验证 | 第88-92页 |
4.3.2 静压—叶片型线反问题设计方法验证 | 第92-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反问题设计应用研究 | 第97-127页 |
5.1 叶片表面载荷及静压参数化方法 | 第97-99页 |
5.2 载荷—叶片中弧面反问题设计方法应用 | 第99-114页 |
5.2.1 NASARotor67叶根流动分离抑制 | 第99-102页 |
5.2.2 DLRR030-SUKS/31压气机级多叶排反问题设计 | 第102-107页 |
5.2.3 某4级高压压气机级间气动匹配设计 | 第107-114页 |
5.3 静压—叶片型线反问题设计方法应用 | 第114-125页 |
5.3.1 NASARotor67叶尖激波强度控制 | 第115-117页 |
5.3.2 NASARotor37激波/附面层干涉分离抑制 | 第117-120页 |
5.3.3 NASAStage35可控扩散静子叶片反问题设计 | 第120-12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7-131页 |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7-128页 |
6.2 论文工作创新点 | 第128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