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抽油机械设备论文

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页
    1.2 抽油机概述第8页
    1.3 抽油机能耗状况第8-10页
        1.3.1 抽油机的能耗介绍第8-9页
        1.3.2 抽油机耗能关键因素第9-10页
    1.4 抽油机的节能技术第10-12页
        1.4.1 改进抽油机的结构形式第10页
        1.4.2 采用节电驱动设备第10-11页
        1.4.3 改进平衡方式第11-12页
        1.4.4 采用节能监控装置第12页
        1.4.5 采用节能传动元件第12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抽油系统能耗结构划分及分析第14-25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抽油系统各部分效率研究第14-20页
        2.2.1 有杆抽油机系统各部分的功率第15-18页
        2.2.2 地面效率第18-19页
        2.2.3 井下效率第19页
        2.2.4 抽油机能耗分布状况第19-20页
    2.3 抽油系统各部分效率的测量第20-21页
        2.3.1 测量要求第20页
        2.3.2 测量过程第20-21页
        2.3.3 注意事项第21页
    2.4 抽油机平衡性研究第21-24页
        2.4.1 抽油机平衡分析第21-22页
        2.4.2 抽油机平衡条件第22-23页
        2.4.3 影响抽油机平衡性关键因素第23-24页
    2.5 抽油机系统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第24页
        2.5.1 抽油机相关配套设备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4页
        2.5.2 抽油机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4页
        2.5.3 抽油机及辅助配套设备组合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4页
    2.6 本章小节第24-25页
第三章 抽油系统各部分效率研究第25-41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电动机正传平均功率分析第26-27页
    3.3 皮带减速箱正传平均功率第27-28页
    3.4 四连杆机构正传平均功率分析第28-29页
    3.5 抽油机有效载荷系数第29-30页
    3.6 异步电动机功率分析第30-36页
        3.6.1 经验方法第30-32页
        3.6.2 理论方法第32-34页
        3.6.3 异步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时的电流及功率分析第34-36页
    3.7 皮带及减速箱效率第36-38页
        3.7.1 皮带传动功率损失分析第36-37页
        3.7.2 带弹性滑动时的效率分析第37-38页
    3.8 四连杆机构效率第38-39页
    3.9 光杆效率第39-40页
    3.10 本章小节第40-41页
第四章 游梁式抽油系统地面设备节能特性研究第41-58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抽油机单元分析第41-44页
        4.2.1 游梁式抽油机的节能原理分析第41-42页
        4.2.2 无游梁式抽油机的节能原理分析第42-43页
        4.2.3 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技术第43-44页
        4.2.4 减速传动装置第44页
    4.3 电动机部分第44-45页
        4.3.1 超高转差率电动机第44页
        4.3.2 高启动扭矩电动机第44-45页
        4.3.3 电磁调速电动机第45页
        4.3.4 双功率电动机第45页
        4.3.5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第45页
    4.4 控制箱单元第45-46页
        4.4.1 DJQ系列配电箱第45-46页
        4.4.2 QXY系列配电箱第46页
    4.5 抽油机井地面各单元对系统性能影响第46-57页
        4.5.1 抽油机对比试验第46-47页
        4.5.2 电动机对比试验第47-50页
        4.5.3 控制箱对比试验第50-54页
        4.5.4 节能产品叠加试验第54-57页
    4.6 本章小节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杏六区中、西部聚驱受效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7000米钻机用三轴直流电驱绞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