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道路绿化与路侧地带论文

郑州市道路带状绿地不同空间类型的温湿度效应研究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相关研究进展第9-16页
        1.2.1 带状绿地相关概念第9-10页
        1.2.2 带状绿地类型第10页
        1.2.3 绿地生态效益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4 国内外带状绿地生态效益研究第12-15页
        1.2.5 人体舒适度概念和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对象概况第16-19页
        1.3.1 郑州市自然地理概况第16-17页
        1.3.2 郑州市带状绿地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7-19页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5页
    2.1 研究内容第19-23页
        2.1.1 场地概况第19-20页
        2.1.2 样地选择第20-23页
        2.1.3 研究内容第23页
    2.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2.2.1 观测方法第23页
        2.2.2 观测点设置第23-24页
        2.2.3 数据分析第24-25页
3 郑州市中州大道带状绿地结构特征与温湿度效应的调查分析第25-47页
    3.1 带状绿地结构特征与周边环境分析第25-29页
        3.1.1 带状绿地空间结构特征第25-26页
        3.1.2 观测样段现状第26-29页
    3.2 各观测样段与对照点温湿度变化差异第29-33页
        3.2.1 温度变化差异第29-31页
        3.2.2 相对湿度变化差异第31-33页
        3.2.3 小结第33页
    3.3 不同绿地空间结构类型温湿度变化差异分析第33-38页
        3.3.1 温度变化第33-35页
        3.3.2 湿度变化第35-37页
        3.3.3 小结第37-38页
    3.4 不同外部环境对带状绿地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分析第38-46页
        3.4.1 绿地所处方位对温湿度的影响第41-43页
        3.4.2 旁侧土地绿化率对绿地温湿度的影响第43-44页
        3.4.3 建筑高度及体量对绿地温湿度的影响第44-45页
        3.4.4 小结第45-46页
    3.5 温湿度指数第46-47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7-50页
    4.1 结论第47页
    4.2 郑州市道路带状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对策探讨第47-48页
        4.2.1 生态功能优化方式第47-48页
        4.2.2 空间结构优化方式第48页
    4.3 讨论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英文摘要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隧道照明察觉对比设计方法中的大气透射比τatm研究
下一篇:低碳目标下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及路网限速双层规划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