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山茶论文

山茶花色素遗传变异规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植物色素组成成分研究第17-20页
        1.2.2 山茶花色素等次生代谢物的开发利用第20-21页
        1.2.3 山茶花花色育种现状第21-23页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3.1 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2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山茶花色色素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第26-60页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6-31页
        2.1.1 试验材料第26-28页
        2.1.2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2.1.3 研究方法第29-3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1-59页
        2.2.1 不同花色品种CIELAB参数比较第32-36页
        2.2.2 紫外可见全波段扫描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2.2.3 UPLC-QTOF-MSE结果与分析第37-47页
        2.2.4 黄酮类HPLC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2.2.5 花色苷HPLC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2.2.6 花色和色素成分相关性检测结果与分析第58-59页
    2.3 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山茶杂交群体花色色素遗传规律第60-66页
    3.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60-61页
        3.1.1 试验材料第60-61页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61页
        3.1.3 研究方法第6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3.2.1 试验结果第62-64页
        3.2.2 试验分析第64-65页
    3.3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山茶芽变群体花色色素变异规律第66-72页
    4.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66-67页
        4.1.1 试验材料第66页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66-67页
        4.1.3 研究方法第6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7-71页
        4.2.1 试验结果第67-71页
        4.2.2 试验分析第71页
    4.3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72-76页
    5.1 总结第72-74页
        5.1.1 类黄酮是山茶花瓣中主要色素成分第72页
        5.1.2 山茶花瓣花色与类黄酮成分和含量的关系第72-73页
        5.1.3 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崇左金花茶及杜鹃红山茶样品类黄酮成分存在差异第73-74页
        5.1.4 Cy3G含量变化是导致芽变品种花色变化的主要原因第74页
        5.1.5 杜鹃红山茶杂交群体子代花瓣总花色苷含量与亲本Cy3G含量相关第74页
    5.2 讨论第74-76页
        5.2.1 山茶花瓣内类黄酮成分鉴定第74-75页
        5.2.2 山茶花开发利用中花朵采收期选择第75页
        5.2.3 山茶芽变群体中白色、粉色、红色花瓣内总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第75页
        5.2.4 杜鹃红山茶杂交群体花色色素遗传规律仍需深入研究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附录 A第83-85页
附录 B第85-90页
附录 C第90-91页
附录 D第91-10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103-106页
英文详细摘要第106-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住宅设计方案优化的成本效益研究
下一篇:沙棘对干旱胁迫和复水响应的生理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