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电力系统的运行论文

考虑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配电网可靠性论述第11-12页
        1.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智能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2章 配网可靠性建模及评估算法第19-32页
    2.1 配电网元件可靠性模型第19-23页
        2.1.1 独立停运模型第19-21页
        2.1.2 相关停运模型第21-23页
    2.2 负荷模型第23-25页
        2.2.1 时序模型第23-24页
        2.2.2 非时序负荷模型第24-25页
    2.3 故障后负荷区域划分方法第25-27页
    2.4 复杂中低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分块算法第27-30页
        2.4.1 节点间的邻接矩阵第27-29页
        2.4.2 可靠性分块算法描述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含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建模方法第32-37页
    3.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相关介绍第32-34页
        3.1.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元件第32页
        3.1.2 特征区域定义第32-33页
        3.1.3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运行逻辑第33-34页
    3.2 馈线终端的可靠性模型第34-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含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第37-44页
    4.1 特征区域的范围判定与概率求解方法第37-39页
    4.2 负荷区域分类第39-40页
    4.3 各类负荷区域供电恢复时间计算方法第40-42页
    4.4 负荷点可靠性指标解析表达式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算例分析第44-49页
    5.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对可靠性影响的基本分析第44-46页
    5.2 不同供电恢复策略对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第46-48页
    5.3 二遥和三遥终端配置方案对可靠性影响分析第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2页
    6.1 总结第49-50页
    6.2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通道蒸发器对流换热特性数值模拟及实验测试
下一篇:基于叶根局部平均应力松弛的汽轮机叶片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