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配电网可靠性论述 | 第11-12页 |
| 1.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3 智能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配网可靠性建模及评估算法 | 第19-32页 |
| 2.1 配电网元件可靠性模型 | 第19-23页 |
| 2.1.1 独立停运模型 | 第19-21页 |
| 2.1.2 相关停运模型 | 第21-23页 |
| 2.2 负荷模型 | 第23-25页 |
| 2.2.1 时序模型 | 第23-24页 |
| 2.2.2 非时序负荷模型 | 第24-25页 |
| 2.3 故障后负荷区域划分方法 | 第25-27页 |
| 2.4 复杂中低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分块算法 | 第27-30页 |
| 2.4.1 节点间的邻接矩阵 | 第27-29页 |
| 2.4.2 可靠性分块算法描述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含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建模方法 | 第32-37页 |
| 3.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相关介绍 | 第32-34页 |
| 3.1.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元件 | 第32页 |
| 3.1.2 特征区域定义 | 第32-33页 |
| 3.1.3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运行逻辑 | 第33-34页 |
| 3.2 馈线终端的可靠性模型 | 第34-3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含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37-44页 |
| 4.1 特征区域的范围判定与概率求解方法 | 第37-39页 |
| 4.2 负荷区域分类 | 第39-40页 |
| 4.3 各类负荷区域供电恢复时间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 4.4 负荷点可靠性指标解析表达式 | 第42-4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44-49页 |
| 5.1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对可靠性影响的基本分析 | 第44-46页 |
| 5.2 不同供电恢复策略对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 5.3 二遥和三遥终端配置方案对可靠性影响分析 | 第4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2页 |
| 6.1 总结 | 第49-50页 |
| 6.2 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