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蒸发器对流换热特性数值模拟及实验测试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9-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 1.2.1 微通道内单相流动 | 第16-18页 |
| 1.2.2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 | 第18-20页 |
| 1.2.3 微通道在空调领域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 1.3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4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7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1.4.2 特色及创新点 | 第26-27页 |
| 第2章 微通道蒸发器流量分配特性及结构优化 | 第27-47页 |
| 2.1 微通道蒸发器集流管 | 第27-32页 |
| 2.1.1 物理模型 | 第27页 |
| 2.1.2 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 2.1.3 数值求解 | 第28-29页 |
| 2.1.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2.2 微通道蒸发器三维流动模型 | 第32-39页 |
| 2.2.1 物理模型 | 第32-33页 |
| 2.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 2.2.3 数值求解与模型验证 | 第34-36页 |
| 2.2.4 制冷剂流动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 2.3 微通道蒸发器结构优化分析 | 第39-45页 |
| 2.3.1 入口端分析 | 第39-42页 |
| 2.3.2 组合深度分析 | 第42-4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3章 微通道蒸发器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 第47-57页 |
| 3.1 制冷剂热物性参数及数值处理 | 第47-49页 |
| 3.2 相变传热模型控制方程 | 第49-50页 |
| 3.3 计算设置 | 第50-52页 |
| 3.3.1 计算模型设置 | 第50-51页 |
| 3.3.2 边界条件设置 | 第51-52页 |
| 3.4 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4章 微通道蒸发器实验系统搭建 | 第57-75页 |
| 4.1 微通道蒸发器设计 | 第57-64页 |
| 4.1.1 微通道蒸发器几何参数 | 第57-60页 |
| 4.1.2 确定微通道蒸发器尺寸 | 第60-61页 |
| 4.1.3 校核计算 | 第61-64页 |
| 4.2 实验系统设计 | 第64-69页 |
| 4.2.1 实验原理图 | 第64-66页 |
| 4.2.2 实验设备介绍 | 第66-67页 |
| 4.2.3 测量仪器介绍 | 第67-69页 |
| 4.3 实验方案 | 第69-70页 |
| 4.4 实验工况 | 第70页 |
| 4.5 实验步骤 | 第70-72页 |
| 4.5.1 微通道蒸发器制冷系统实验步骤 | 第70-72页 |
| 4.5.2 管翅式蒸发器制冷系统实验步骤: | 第72页 |
| 4.6 误差分析 | 第72-7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5章 微通道蒸发器实验研究 | 第75-91页 |
| 5.1 微通道蒸发器实验测量数据分析 | 第75-78页 |
| 5.2 微通道蒸发器与常规蒸发器对比 | 第78-85页 |
| 5.2.1 漏冷实验 | 第78-79页 |
| 5.2.2 性能参数对比 | 第79-85页 |
| 5.3 微通道蒸发器经济性分析 | 第85-8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 附录 | 第103-10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