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章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与“五点一线”教学法 | 第17-27页 |
1.1 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1.1 自主学习 | 第17-18页 |
1.1.2 合作学习 | 第18-19页 |
1.1.3 探究学习 | 第19页 |
1.2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1.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1.2.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20页 |
1.2.3 发现、合作教学理论 | 第20-21页 |
1.2.4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页 |
1.3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1.3.1 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的迫切要求 | 第21-22页 |
1.3.2 思想品德课课程目标的迫切要求 | 第22页 |
1.3.3 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 第22-23页 |
1.3.4 能够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 第23-24页 |
1.4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与“五点一线”教学法 | 第24-27页 |
1.4.1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五点一线”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 第24-25页 |
1.4.2 “五点一线”教学法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补充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五点一线”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程序及成效分析 | 第27-33页 |
2.1 “五点一线”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程序 | 第27-30页 |
2.1.1 自学设疑——设疑自探 | 第27-28页 |
2.1.2 小组合探 | 第28页 |
2.1.3 风采展示 | 第28-29页 |
2.1.4 练习提升 | 第29页 |
2.1.5 评价反馈 | 第29-30页 |
2.2 “五点一线”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的成效分析 | 第30-33页 |
2.2.1 教师教学观念、角色实现转变 | 第30-31页 |
2.2.2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 第31页 |
2.2.3 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 第31-32页 |
2.2.4 学校课程改革得到有效推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五点一线”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3.1 “五点一线”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8页 |
3.1.1 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 第33-34页 |
3.1.2 过分强调小组合探而丢弃了实效 | 第34-36页 |
3.1.3 过分强调学生个性而忽视了教师引导 | 第36-37页 |
3.1.4 过分重视评价形式而忽视了评价内容 | 第37页 |
3.1.5 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 第37-38页 |
3.2 “五点一线”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3.2.1 教师综合素质和评价机制的制约 | 第38-39页 |
3.2.2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 第39-40页 |
3.2.3 思想品德课副科地位和教材不断变化的制约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 第41-47页 |
4.1 教师方面的优化措施 | 第41-44页 |
4.1.1 加强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第41-42页 |
4.1.2 加强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第42-43页 |
4.1.3 加强教师备课能力,提高因材因课施教能力 | 第43页 |
4.1.4 加强教师过程性评价,完善综合评价机制 | 第43-44页 |
4.2 学生方面的优化措施 | 第44-45页 |
4.2.1 紧抓自主预习,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 第44页 |
4.2.2 优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 第44-45页 |
4.3 学科方面的优化措施 | 第45-47页 |
4.3.1 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形成师生共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45页 |
4.3.2 结合实际生活,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