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研究成果与不足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7-27页 |
2.1 民族认同 | 第17-20页 |
2.1.1 民族及中华民族 | 第17-18页 |
2.1.2 认同及民族认同 | 第18-20页 |
2.1.3 中华民族认同 | 第20页 |
2.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 第20-23页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 | 第20-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 第21-23页 |
2.3 民族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3-27页 |
2.3.1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 | 第23-24页 |
2.3.2 民族历史认同教育 | 第24-25页 |
2.3.3 民族情感认同教育 | 第25-26页 |
2.3.4 民族身份认同教育 | 第26-27页 |
3 陕西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37页 |
3.1 陕西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现状调研 | 第27-28页 |
3.1.1 调研的方法 | 第27页 |
3.1.2 调研对象 | 第27页 |
3.1.3 样本信息统计 | 第27-28页 |
3.2 陕西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第28-31页 |
3.2.1 大部分学生民族认同现状呈积极态势 | 第28-29页 |
3.2.2 大部分学生对民族认同理论认识相对薄弱 | 第29-30页 |
3.2.3 少部分学生民族认同存在自相矛盾 | 第30-31页 |
3.3 陕西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3.3.1 社会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3.2 家庭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3.3 高校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3.4 大学生自我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4 陕西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6页 |
4.1 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7-39页 |
4.1.1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 | 第37页 |
4.1.2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3 网络信息化引起大学生思想混乱 | 第38-39页 |
4.2 高校教育与管理因素 | 第39-41页 |
4.2.1 民族认同教育实践活动的制约 | 第39-40页 |
4.2.2 民族认同教育校园文化氛围缺失 | 第40-41页 |
4.2.3 民族认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 第41页 |
4.3 家庭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1 家庭民族认同教育意识淡薄 | 第42页 |
4.3.2 家庭民族认同教育榜样欠缺 | 第42-43页 |
4.3.3 家庭民族认同教育沟通困难 | 第43页 |
4.4 大学生个人的影响 | 第43-46页 |
4.4.1 综合知识欠缺,实用主义偏重 | 第44页 |
4.4.2 政治素养不足,自我意识偏重 | 第44页 |
4.4.3 心理脆弱敏感,消极情绪偏重 | 第44-46页 |
5 加强和改进陕西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对策 | 第46-54页 |
5.1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6-48页 |
5.1.1 营造积极向上的民族认同氛围 | 第46-47页 |
5.1.2 强化动摇民族认同的媒体监管 | 第47页 |
5.1.3 促进民族认同与时代紧密结合 | 第47-48页 |
5.2 优化高校教育方式 | 第48-50页 |
5.2.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 | 第48-49页 |
5.2.2 丰富完善民族认同的教育方式 | 第49-50页 |
5.2.3 构建高素质的民族认同教育师资队伍 | 第50页 |
5.3 发挥家庭情景示范作用 | 第50-52页 |
5.3.1 提升父母文化涵养以增强民族认同理念 | 第51页 |
5.3.2 发挥父母模范作用以树立民族认同的榜样 | 第51页 |
5.3.3 增强父母教育水平以培养民族认同的意识 | 第51-52页 |
5.4 强化自我教育 | 第52-54页 |
5.4.1 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増强自身民族认知感 | 第52页 |
5.4.2 理性看待民族差异,选择正确的民族认同方式 | 第52-53页 |
5.4.3 加强民族认同实践,承担应有责任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1 | 第59-60页 |
附录 2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