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 第18-23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8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3 气象、水文条件 | 第19页 |
2.4 地质条件 | 第19-23页 |
2.4.1 地层岩性 | 第19-21页 |
2.4.2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1页 |
2.4.3 水文地质 | 第21-22页 |
2.4.4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 第22-23页 |
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围岩开挖 | 第23-40页 |
3.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 第23页 |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方法 | 第23-29页 |
3.2.1 探测原理 | 第23-24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24页 |
3.2.3 野外数据采集 | 第24-26页 |
3.2.4 数据处理与解释 | 第26-29页 |
3.3 隧道超前水平钻探 | 第29-34页 |
3.3.1 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3.3.2 1~ | 第30-32页 |
3.3.3 2~ | 第32-34页 |
3.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3.5 隧道围岩开挖后地质特征 | 第35-38页 |
3.6 隧道超地质预报与围岩开挖情况对比分析 | 第38页 |
3.7 小结 | 第38-40页 |
4 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 第40-69页 |
4.1 王家寨1号隧道研究区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40-46页 |
4.1.1 隧道建设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1.2 最大影响因素树状图建立 | 第41页 |
4.1.3 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分类 | 第41-42页 |
4.1.4 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分级 | 第42页 |
4.1.5 各个系统影响围岩变形因素评价 | 第42-44页 |
4.1.6 影响隧道围岩变形的因素综合评价 | 第44-46页 |
4.2 王家寨1号隧道研究区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46-67页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6-50页 |
4.2.2 王家寨1号隧道研究区围岩变形定量因素及其等级分类 | 第50-54页 |
4.2.3 其他围岩影响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 第54-61页 |
4.2.4 围岩影响因素矩阵评估计算 | 第61-65页 |
4.2.5 王家寨1号隧道研究区围岩影响因素模糊评价 | 第65-67页 |
4.3 王家寨1号隧道研究区围岩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与评价 | 第67-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5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第69-83页 |
5.1 监控量测内容 | 第69页 |
5.2 量测频率 | 第69-70页 |
5.3 围岩数据监测与分析 | 第70-80页 |
5.3.1 断面K194+260围岩测量 | 第70-71页 |
5.3.2 断面K194+280围岩测量 | 第71-73页 |
5.3.3 断面K194+300围岩测量 | 第73-74页 |
5.3.4 断面K194+320围岩测量 | 第74-75页 |
5.3.5 断面K194+340围岩测量 | 第75-77页 |
5.3.6 断面K194+370围岩测量 | 第77-78页 |
5.3.7 围岩测量数据综合统计 | 第78-80页 |
5.4 隧道围岩监测数据与开挖结果对比分析 | 第80-81页 |
5.5 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 第81页 |
5.6 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建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