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

二维椭圆振动辅助自由曲面金刚石车削装置及路径规划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1.2 自由曲面金刚石车削加工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自由曲面金刚石车削刀具路径规划研究情况第16-17页
        1.2.2 自由曲面金刚石车削表面形貌建模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振动辅助加工研究现状第18-26页
        1.3.1 二维振动辅助加工难加工材料表面及纹理化表面现状第18-22页
        1.3.2 二维振动辅助加工装置研究现状第22-26页
        1.3.3 二维振动辅助加工表面形貌建模现状第26页
    1.4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6-27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双频椭圆振动切削方法第29-49页
    2.1 双频椭圆振动切削过程第29页
    2.2 刀具路径规划第29-33页
        2.2.1 加工系统运动分析第29-32页
        2.2.2 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第32-33页
    2.3 刀具几何选择第33-36页
        2.3.1 临界刀尖圆弧半径第34页
        2.3.2 临界后角和临界前角第34-36页
    2.4 针对正弦波面规划的刀具路径第36-38页
    2.5 表面创成建模第38-41页
        2.5.1 表面创成过程分析第38-40页
        2.5.2 切削面位置确定第40-41页
    2.6 实验验证第41-46页
        2.6.1 三种典型自由曲面的加工第41-42页
        2.6.2 沿径向正弦波面的形貌对比第42-46页
    2.7 小结第46-49页
第3章 双频椭圆振动切削装置设计第49-69页
    3.1 装置原理及简化第49-50页
    3.2 装置机械结构设计第50-53页
    3.3 驱动器和传感器第53页
    3.4 测试实验第53-61页
        3.4.1 刚度测试第54-55页
        3.4.2 固有频率测试第55页
        3.4.3 闭环跟踪和串扰第55-57页
        3.4.4 分辨率第57页
        3.4.5 椭圆轨迹生成第57-59页
        3.4.6 双频椭圆振动跟踪第59-61页
    3.5 加工实验和讨论第61-66页
        3.5.1 实验系统第61-63页
        3.5.2 加工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3.6 小结第66-69页
第4章 双频椭圆振动非零前角金刚石车削刀具路径规划和表面形貌建模第69-85页
    4.1 双频椭圆振动非零前角金刚石车削刀具路径规划第69-75页
        4.1.1 加工系统运动分析第69-70页
        4.1.2 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第70-73页
        4.1.3 刀具几何参数选择第73-75页
    4.2 表面形貌建模第75-78页
        4.2.1 非零前角刀具加工切削刃轮廓计算第75-76页
        4.2.2 双频椭圆振动非零前角金刚石车削形貌计算第76-78页
    4.3 路径规划及形貌预测分析第78-84页
        4.3.1 对正弦网格曲面的刀具路径规划及表面形貌预测第78-80页
        4.3.2 相关参数对加工后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0-84页
    4.4 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应用变频椭圆振动的双频椭圆振动切削第85-105页
    5.1 应用变频椭圆振动的双频椭圆振动切削过程第85-86页
    5.2 名义切削速度对纹理化自由曲面的影响第86-87页
    5.3 恒定波长纹理第87-88页
        5.3.1 变频椭圆振动第87页
        5.3.2 实际纹理波长第87-88页
    5.4 刀具路径计算第88-89页
    5.5 表面形貌模型第89-93页
        5.5.1 刀具几何描述第89-91页
        5.5.2 表面形貌计算第91-93页
    5.6 实验与讨论第93-102页
        5.6.1 实验条件第93-95页
        5.6.2 纹理化表面刀具路径规划和表面形貌对比第95-99页
        5.6.3 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第99-102页
    5.7 小结第102-10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6.1 本文结论第105-106页
    6.2 创新点第106页
    6.3 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频空间算法的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压制研究
下一篇:非均匀磨损失效表面的激光仿生再生技术研究